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諸葛亮 愛子教子有遠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諸葛亮 愛子教子有遠謀,民間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中國百姓心目中能掐會算、聰明絕頂的人。他生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世,受劉備三顧茅廬知遇情,輔佐劉備幹得一番大事業,成為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諸葛亮幼喪雙親,跟隨叔父諸葛玄移家豫章,後至荊州(今湖北襄陽城西),在隆中躬耕讀書,隱居十餘年。207年後,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功勳卓著,官拜丞相。


諸葛亮不但足智多謀,善於治國治軍,而且嚴於律己,注重家教,修身齊家,堪稱典範。


諸葛亮擇妻不重外貌,而重德才;他雖權傾朝野,卻從不貪財。他在成都郊區的田產,是劉備得了益州後賜賞給他的金銀購買的,後來未增置田產。諸葛亮上表於後主說,臣家在成都,有桑樹800株,薄田15頃,一家可以溫飽。臣隨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給,決不別作經營,增長私產一寸。臣死以後,如查出有多餘的財物,那就是對不起國家。諸葛亮一直以儉樸治家,臨終前家裡家外沒有多餘的財產,也給後輩樹立了清正廉潔的好榜樣。


諸葛亮經常告誡家人要注意修身、善德、明志、致遠、勤學、勵精、冶性,不能依靠父輩的權勢搞特殊化,並要孩子們到艱苦的地方去接受鍛煉、考驗。


諸葛亮早年無子,便把哥哥諸葛瑾之次子諸葛喬過繼為嗣子。諸葛喬入蜀以後,諸葛亮注意對他從多方面教育培養,要求孩子從小要立下志向,刻苦讀書,沉穩安靜,勤儉樸素,並且把這些要求都一一寫下來經常對照檢查。


後來,諸葛喬做了「駙馬都尉」,這本來是京城裡既坐享清福又地位顯赫的官位,但諸葛亮卻不允許他在成都過這種優越的生活。那時候,諸葛亮常領兵屯駐漢中,部隊給養需要從蜀地輸送,諸葛亮便令諸葛喬參加押運糧草的工作。此間,諸葛喬常年奔走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里運輸線上,其艱苦是可想而知的。諸葛亮在給兄長的信中解釋說:諸葛喬按理本來是可以回到成都去的,但是諸將弟子都在押送軍需物資,大家理應同甘苦,共榮厚,所以我命令他帶五六百兵士,同諸將子弟一直在山谷中運送糧草物資。


諸葛亮教子有方。他寫的《誡子書》,不足百字,講出了勵志、勤學、養德的人生哲理。


227年,諸葛亮生了一個兒子,名諸葛瞻,字思遠。這孩子自小聰慧伶俐,諸葛亮也算晚年得子,自然備加喜愛,但他對孩子依然是嚴加管教,從不溺愛。諸葛瞻剛8歲時,父親就發現他愛耍小聰明,容易自滿自足,擔心他難成大器,因此,更加對他嚴上加嚴。後來諸葛亮還寫了著名的《誡子書》,其中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不足百字的短文,講勤學、惜時,講修身、養德、勵志,涵括了豐富而透徹的人生哲理。


諸葛瞻謹遵父教,從少年時期就發憤學習。史書上說他「少聰慧,工書畫」。年十七,任騎都尉,後長期駐守邊關,263年在綿竹為國捐軀。


諸葛亮還寫過一個《誡外甥書》也很精彩。書中說:


「夫當志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冗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優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這位歷史上以「文韜武略」著名的「軍師」,對子女的培養教育也是這樣為之「計深遠」,令人感佩由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