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話後的緘默(樂文欠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話後的緘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說話後的緘默》中國當代作家樂文欠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說話後的緘默

今天看到一句話「無話可說」 才是「一切皆好」。

「說話」某種程度上可等同於「表達」,說話是人天生的本領而表達卻需要十足的功力。這個功力並不一定是遣詞造句要多高深而是指有意願、有勇氣、有意義有表達的意願。

一是意味着有想表現的對象,二是內容有可以到達的地方。傳達方向的缺失在某種程度_上壓抑着表現對象使得表達的意願。

很多年前我喜歡寫文章,後來就寫的少了。參加工作以後,散文也不大寫得出了,現在寫的東西都是是,比散文還要散的『無話可說』。有朋友打趣地說:「發文等於發瘟」。多多少少帶着無話可說的意味。但是卻還有許多人苦於有話說不出;另有許多人苦於有話無處說;他們的苦還在話中,反而是我這無話可說的瘟卻在話外。

曾經不止一次說過,我是個簡單、平靜的人,以前或以後都不會有過驚心動魄、潮起潮浮的生活,即使是在別人看來最風華的少年時代。這平淡的生活顏色是淺色的,就像不重要的部分用的「顏色8」。有些人生活太豐富了,太複雜了以後,便會會忘記初心,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色,我卻時刻記着,自己是怎樣簡單的喜歡獨處的人。

我是個懶人,平心而論,又不曾遭過怎樣了不得的逆境;既不深思力索,又未親自體驗,範疇終於只是範疇,讀的看的書比較多,藝術作品裡儘是鉛華。然而那是別人文章里的故事。我呢,再怎麼去寫、去說,大都是新瓶里裝舊酒的感傷。當年遇到的大事、大挫折,可能那些日子裡覺得是黑暗的,但凡有一點不羈,都不惜鄭重地寫出來,現在看看,尷尬難當、苦笑而已。可能這便是少年吧!少年就是少年,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我們也已經過了那個理想的年紀了。有時愛說話,表達的都不一定是活潑。緘默的時候便慢慢多了,愛寫的文字也變得少量。

很多人有時出現那種完全不想開口說話的情況,一來是無話可說,二來是無人可說,前者是指說話內容方面的匱乏,後者則是指說話對象的缺失

我喜歡在雨天聽雨,前提是我沒有很多的心事。如果心裡裝着一些顧慮、一些擔憂、一些煩躁,我恐怕是很難靜下來聽到雨聲的。聽不到,自然不會再去描述,便徹底無跡可尋。大概這也是我努力想要做一些文字記錄的原因。因為不想說,所以只好去寫,留在紙上的是什麼,心裡存下來的便是什麼。有經驗的作者經常提供建議:不要只在腦子裡想,要多動筆,多做記錄。

成年後,肯定都會內斂緘默不少,從自己本身來說也是這樣。成年人無論怎樣不去說,但看事情是看得清楚的,能看得開,看得遠,看到未來是最可取的。眼前沒有霧,頂上沒有雲彩,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一句你好有經驗,往往說的是時間的擔子,一步步踏上這條無盡的然而實在的路。回溯年少時那些情感的玩意,覺得是一種輕鬆的意味。有人樂意分析他背上的經驗,這裡的,那裡的,工作中的,飯局裡的……不是模稜兩可地追風捉影,而是剝開來細細品研。也知道那便沒了跳躍着的力量,沒了書生氣,明白在冷靜中有自己所需要的。這時候便不再緘默。相較於緘默,更願意的是聽別人的話漸漸多了,所以終於往往無話可說,特別是尋常的人像我一樣的人。若還打着少年人的調子,姑不論好壞。原也未嘗不可,只總覺像煞有介事,太過理想化。這樣一來,如我一樣的人,倒可以將從前的狂傲、張揚歸結為年少輕狂。但不會還有人覺得95後還是一少年吧。初心雖好,也需面對現實。法國俗語裡面無話可說竟與一切皆好意思相同。真是點我開頭,「無話可說」 才是「一切皆好」。

[1]

作者簡介

樂文欠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