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唐三傳·第五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唐三傳·第五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內容

第五回 薛仁貴綁赴法場 尉遲恭鞭斷歸天

再講尉遲恭奉旨在真定府鑄銅佛,還未完工。看了咬金來書,十分震怒。忙將公事交與督工官,帶了從人,不分星夜,竟往長安。來到府中,三位公子,同了黑白二位夫人接着。尉遲恭問起情由,寶林、寶慶就將事長事短說明。老千歲一聞此言大怒,說:「那有此事!聖上昏迷,忘了有功之臣。罷了!我明日進朝,先要扳倒奸王,必要救出仁貴。如不然有打王鞭在此。」等不到五更,三更就上朝了。二位爵主相隨來到朝房,百官還未到。黃門官聽報虢國公尉遲老千歲上朝來,吩咐開了午門。老千歲來到朝房坐定。不多一刻,百官都到了,上前參見。魯國公程咬金、駙馬秦懷玉並那殿下羅通一班小公爺都到了,上前參見。

程千歲叫聲:「尉遲千歲,來得正好。仁貴受了好王屈陷,吾保救監牢中一百天。如今限期將滿,要你相救。」尉遲恭說:「老千歲,某家特為此事,星夜趕回。吾今日上朝,少不得與聖上奏明,無有不赦之理。」那倒運的奸王也在朝房,聽得此言,忙出來到尉遲恭面前,叫聲:「黑匹夫,薛賊犯了大罪,你在此胡言亂語。」尉遲恭一見李道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喝聲:「奸王,唐朝那有你這不爭氣的!自己親生女兒,將姦情污他,羞也不羞?還有何顏立在朝房,還不回去。」李道宗聽了這番羞辱,心中大怒,說:「黑賊!你擅敢得罪親王,罪該萬死!少不得要凌剮你。」

尉遲恭聽了說:「你剮我,我先挖你這雙眼睛看看。」李道宗看見,就把袍袖一遮,把頭一仰。尉遲恭兩個指頭要挖他眼睛,他袍袖長大,竟將他兩個門牙捺落了,滿口鮮血,疼痛不過,說:「反了!反了!黑廝擅打親王。打落門牙,與你一齊面君再說。」尉遲恭原是莽夫,見道宗滿口流血,倒着了急。程咬金說:「果然打親王,老臣見的。大王快將牙齒給我做賊證,少不得上朝要見駕,老臣是個見證。」李道宗只道他好意,就忙將兩個門牙交與咬金。咬金拿來,竟往朝門外拋了去,無影無蹤。皇叔見了說:「你們這班都是一黨;將吾門牙拋那兒去了?拿來還我!少不得面君。」咬金哈哈大笑道:「大王你進朝門,年紀高大,性急了,跌落了門牙,與老黑什麼相干?」尉遲恭看見程咬金丟了門牙,他就膽大了,說:「你自己性急跌落門牙,不要來欺詐。」李道宗聽了一發大怒說:「打脫了我門牙,倒來說反話。」咬金對文武百官道:「那大王方才進朝,自己跌落了這個門牙,你們都看見了麼?」百官聽了也不好說跌,也不好說不跌,只把頭點點。咬金道:「自己跌了下來,倒來詐人!」

只聽淨鞭三聲,駕坐早朝。文武朝見,三呼已畢,退班就位。只見虢國公當殿見駕。聖上一見,龍顏大悅,說:「朕久不見卿,想是完了工,前來繳旨麼?」尉遲恭上前奏道:「完工尚未。久不見龍顏,老臣前來,有表上奏朝廷。」下面成清王李道宗,見他要保救仁貴,倘聖上准了怎麼處?只得也上金階奏道:「尉遲恭不奉聖旨,私進長安,在朝房擅打親王,將老臣打落兩個門牙,望萬歲處治。」尉遲恭奏道:「皇叔進朝房時跌下馬來,撞落門牙,現有文武百官、魯國公程咬金等都見的。」聖上聽了半信半疑,宣魯國公上殿。咬金走上金階,跪下俯伏。聖上說:「王兄,此事如何?」咬金奏道:「皇叔進朝性急,年紀高大,在馬上跌下來,偶然跌落門牙是真的。」萬歲聽了此言,低頭一想,說:「皇叔退班。」李道宗又吃了一番大虧,只得退在班中。朝廷細看了尉遲恭本章,說:「尉遲王兄,薛仁貴因奸不從,打死御妹,朕甚可恨。曾降旨,若有保救者,與本犯同罪。王兄與朕患難相從,焉肯舍卿。」傳旨:「殿前指揮,速取牢中薛仁貴,午時三刻處斬,前來繳旨。」指揮奉旨,往牢中將仁貴綁縛停當,送往法場去了。王茂生一見大哭,到法場活祭。

再言尉遲恭聽見本章不准,反將仁貴綁赴法場,吩咐左右抬鞭來。左右忙將鞭取過,尉遲恭接了忙上金階說:「聖上既不准老臣之言,為何又將仁貴立刻斬首?這鞭乃先皇所賜,有幾行字在上,求萬歲龍目親看。」天子只做不聽得,傳旨退回宜。尉遲恭好不着急,難道為臣子的,拿起鞭來打君王不成?沒有此理。尉遲恭沒法可施,在萬歲後面,一路隨了,口中大叫說:「萬歲要赦薛仁貴的罪。」朝廷進了止禁門,將門閉上,要進裡頭不得了。尉遲恭沒法可施,只得對着門上高叫:「薛仁貴有十大功勞,征東血戰十二載,海灘上又有救駕之功,萬望萬歲准老臣之言,放了薛仁貴,不然有功之臣心中不服。老臣冒奏天額,伏乞聖恩寬赦。」忽內監傳聖上有旨:「薛仁貴犯了十惡,罪在不赦。老千歲不必苦奏,少不得明日早朝講明此事。」

尉遲恭聽得此言,心中大怒,說:「此鞭是先君所賜,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善求不如惡求,只得用強了。」叫道:昏君,聽了奸臣,當真不赦?」內使說:「聖旨已出,不能挽回。老千歲回府去罷。」尉遲恭見難以保救,「且待吾打進宮門,與昏君性命相拼,必要救仁貴性命。如不然,難在朝中見人。」拿起竹節鋼鞭,對着止禁門一鞭,聽得一聲響,那鞭分為十八段。尉遲恭大驚說:「不好了,當日師父有言說:鞭在人在,鞭亡人亡。」再看門上,寫着「止禁門」,說道:「宮中止禁門,任你什麼大臣,不奉宣召,不准到這兒。倘無宣召到此,就要斬首。我倚仗着這條鞭。如今斷了鞭,焉能得出去?也罷,性命難保了!」

對着止禁門說:「老臣苦苦來奏,萬歲只是不准。念臣相隨多年,效忠報國,如今就此拜別了。」向止禁門拜了二十四拜,立起身來,將頭向着止禁門一撞,血流滿地,竟死在門下。內宮聖上聞知,將止禁門開了。聖上一聽說:「王兄何苦如此?」心中十分苦楚,龍目滔滔下淚。傳旨魯國公程咬金、尉遲寶林兄弟。他三人原在外面打聽,聞聽傳旨,急忙進宮,看見尉遲恭撞死,俱大哭。聖上說:「御侄不必悲傷,就在止禁門首開喪,文武掛孝,以報王兄尉遲開國之功。」寶林兄弟謝恩。


程咬金奏道:「尉遲恭保薛仁貴,將性命來換。念他征東救駕之功,獨馬單鞭救王之功,望萬歲將仁貴還禁監中,至來年秋後處斬。」朝廷聽了,龍首一點,傳旨:將薛仁貴仍下天牢。」聖旨一下,劊子手就放了綁。王茂生扶了薛仁貴,復進天牢。仁貴到監牢中,曉得尉遲恭身死,放聲大哭,說:「尉老呵,你今為了區區,將身慘死,吾好痛心。」茂生再三勸慰。不知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