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唐三傳·第三十七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唐三傳·第三十七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內容

第三十七回 樊梨花怨命修行 玄武關刁爺出戰

再說丁山將薛應龍,令軍校正要推出,元帥喝道:「畜生,今日才與樊小姐和好,怎麼又起了風波?真正禽獸不如,要你何用?吩咐:「放了應龍,快把這畜生綁出梟首。」眾將得令,放了小將,將丁山綁出帳前。許多官將,面面相覷,不敢相勸;姑嫂急得無法;老夫人看見仁貴大怒之下,暗暗垂淚;程咬金看見,說:「刀下留人!待我去見元帥。」氣吼吼走上,見了元帥,說道:「世子與樊小姐,前世有甚冤讎,今生夫婦不得團圓?還望元帥念父子之情,天倫為重,再饒一死。」元帥道:老柱國,這小畜生幾次三番體妻,本帥心尚不安。如今又把他休棄,反羞辱他,教我也無顏見三媳。還不斬此畜生、更待何時?左右與我速斬報來。」嚇得咬全無法,只得跪下道:「令郎乃皇家柱石,望乞刀下留人。看老夫之面,饒恕了他。若是元帥不依,我撞死在階下。」元帥看見,忙扶起道:「老千歲,這樣畜生,待他死了罷,何苦救他,看老千歲面上,死罪饒了,活罪難免。」吩咐放了捆綁,重打四十,下落監牢。

再言應龍連夜帶了本部人馬,仍上玉翠山去了。再言梨花小姐,氣得昏沉,虧了姑嫂三人,扶進內營,悠悠復醒,放聲大哭說:「姑娘呵,薄情無義猶可,反把污穢之言陷害於我,那裡當得起,怎好做人?不如撞死朱雀關下,表我清白之心。」仙童、金定勸說:「公公將冤家捆打四十棍子,仍發下監,也為賢妹出氣了。況且令堂老夫人,獨守寒江,後來單靠賢妹,你若有差池,令堂所靠何人?須自作主要緊。」梨花只是痛哭,金蓮小姐叫聲:「嫂嫂,哥哥雖是無情無義,還要看我們面上。我哥哥亂道之言,只當放屁,不要睬他。」老夫人過來,叫了聲:「媳婦,你是大賢大德之人,有志氣的,寬心為主。」

梨花見眾人苦苦勸住,哭說道:「婆婆、姐姐、姑娘呵!多承你們再三勸我,我想前生孽大,今生夫星不透,命中所招。三番花燭,三次休棄;反被眾將談論,留為話柄。從今以後,再不願與冤家成親。如今回家,剃了青絲,身入空門,無掛無礙,了卻終身。落得個僧衣僧帽,修來身之事。」說罷大哭,拜別就要登程。柳夫人聽了,咽住喉嚨,不能出聲,姑嫂三人哭個不了。金蓮帶哭說道:「嫂嫂,諒你不肯同住。既決意要去,惟萬不可落髮。」梨花大哭道:「姑娘,我恩怨俱絕,必要落髮,獨守孤燈,以了終身。憑你們怎樣勸我,我心如鐵石,決難從命。」姑嫂三人,見他執意,一齊跪下道:「求賢嫂再發慈悲,留了青絲。丁山雖有不是,還要看我姑嫂三人情面,定然要奏過君王,封贈忠義有功之人,少不得奉旨成親。」梨花見三人義重,也大哭跪下,說:「姐姐、姑娘請起,不要折殺奴家。」

仙童、金定說:「要求妹妹應許,回去不落髮,我們才起來。」金蓮說:「嫂嫂要答應一聲,頭髮萬落不得。只要應允,我們才放心起來;若是不從,即跪倒在此,不放你登程,願聽嫂嫂發放了我三人。」梨花說:「姐姐、姑娘,我今立意落髮為尼。既蒙你們情義,憐我苦命之人,只得權且忍耐,帶髮修行,從你三位之情便了,快快請起。」金蓮說:「嫂嫂只是口頭之言,不過寬我們的意思,不是真心實意依從的。」又叫一聲:「嫂嫂,非是不信,只是難捨你有恩有義,必要爹爹奏明聖上,表你功勞第一。倘你回去落了發,後來皇封誥贈,怎能當得?豈不是欺君之罪難當?必要立下誓來,方好信你。不然,不起來了。」

梨花無可奈何。又見老夫人悲傷,叫聲:我的媳婦兒,你若不立下誓,做婆婆的也要跪下來了。」梨花聽了,帶淚說道:「婆婆,這個媳婦受當不起,待我對天立誓,安了婆婆之心。」說道:「我樊梨花回家帶髮修行。若負了諸親,世守孤燈。」姑嫂見他立誓,一同拜畢。梨花又拜別公公,元帥說:「畜生無禮,望賢媳回家,休記恨於他,寬心忍耐。」梨花說:「多謝公公。」即忙傳小將軍。女兵說:「小將軍昨夜就去了。」梨花聽了大怒:「這小畜生,不服王化。

雖然繼父不仁,被祖父放還,理當靜候,怎麼就去了?倒也安靜。」領了女兵,打從大路上回去。此話不表。再言元帥傳令,命周青帶領兵馬鎮守朱雀關,起兵上路,往西而進。山路崎嶇,難以行兵,虧了先鋒羅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路行了十餘日,早到了玄武關,傳令放炮停行。一聲炮響,紮下營盤,候大兵一到,即便開兵。不一日,元帥大兵人馬到了,羅章接進營中,商議打關,此話不表。

再講玄武關總兵,姓刁名應祥,妻亡過,只生一女,名喚月娥,年方十八,尚未成親,文武雙全。幼時拜金刀聖母為師,傳授兵法。用雙刀一對,又有攝魂鈴一個。上陣之時,將此鈴一搖,其人魂魄攝落,不殺自死。後來金刀聖母去了,金鈴付與女徒,鎮守關門。這日刁爺與女兒說:「大唐起兵前來,一路勢如破竹,奪了多少關塞,如何是好?」正談論間,忽有小番報道:「啟爺,不好了。唐兵破了朱雀關,已到關前了。請爺早為定奪。」刁爺聽了大怒,說:「有這等事,再去打聽。」小番得令出去。刁爺立刻傳令,吩咐大小三軍,「明日與唐兵交戰,須要三更造飯,五更披甲,天明出戰,違令者立刻斬首。」眾將:「得令。」當夜不表。

再言次日天明,總兵升帳,點齊隊伍,一聲炮響,開了關門,衝出陣前。抬頭一看,唐營扎得堅固,旗分五色,號帶飄揚。傳令:「先鋒番將紅里逵,出馬討戰!」紅將軍:「得令!」手執大刀,飛奔營前,一聲大叫:「快叫後將有本事的出營會吾。」有探子報入營中,那元帥正要打關,忽尉遲青山解糧來到,參見元帥,聽探子報,說:「啟帥爺,玄武關總兵令先鋒紅里逵來討戰。」元帥說:「誰將出去會他?」閃出尉遲青山說:「小將初到,未曾立功,願去見陣。」元帥見他驍勇,又是將門之子,心中得意,說:「將軍出去,須要小心。」「得令!」出營上馬,提鞭衝到陣前。

紅里逵抬頭一看:見營中出來一位將軍,但見他頭戴烏金盔,身穿黑鐵甲,騎下烏龍馬,黑臉無須,手執鋼鞭,衝到面前。紅里逵喝聲:「來將少催坐馬,通下名來。」尉遲青山一見番將紅里逵,紅面青須,身穿紅銅甲,座下紅昏馬,手執大鋼刀。說道:「你要問我之名麼?我乃鎮國公尉遲寶林長子爵主,大元帥薛解糧官,尉遲青山便是。我不斬無名之將,快通名來。」紅里逵說:「我乃玄武關總兵官刁帳下前部先鋒紅里逵是也。你原來是尉遲蠻子之孫,中原有你之名,今到西番,輪你不着。」放馬過來,拍馬一催,提起大刀,劈面砍來。那青山把手中鞭往刀上只一揮,刀往自己頭上打將來了。里逵叫聲「不好!」回馬就走,卻被青山喝聲:「那裡走!」搶起竹節鋼鞭,望紅里逵背後上一鞭,里逵叫聲:「我命休矣!」躲閃不及,正中後背,口吐鮮血,伏鞍而走。刁應祥在旗門下看見,大怒,掄動手中降魔棍,拍馬飛奔,來到陣前,喝道:「休得無禮!我今來也。」只一聲大叫,猶如半天中起個巨雷。不知交戰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