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說唐三傳·第七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說唐三傳·第七回出自於《說唐三傳》,《說唐三傳》一般指薛丁山征西。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刀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1]

內容

第七回 唐天子御駕征西 薛仁貴重新拜帥

話說徐茂公在朝奏說:「萬歲,西番不比東遼,那些韃囚一個個都是能人,利害不過,必須要御駕親征總好。」聖上說:先生,蘇寶同這廝朕甚痛恨,必要活擒拿來碎剮,方稱朕心,以泄此忿。不然朕不放心。」茂公說道:「這個自然。」一面降旨意着戶部催促各路糧米,戶部領旨。聖上把龍袖一轉,駕退回宮。明日清晨,薛仁貴打發哥哥王茂生往山西絳州安慰二位夫人,並告知幾位總兵,周青等叫他操演三軍,不日調用。此話不表。

再言仁貴打發王茂生回去,自家在教場中操演三軍。聖上忙亂紛紛降許多旨意,專等薛仁貴演熟三軍,就要選定吉日,興兵前去征西。不想過了半月,仁貴上金殿奏:「臣三軍已操演得精熟的了,萬歲幾時發兵?」聖上說:「徐先生已選定在明日起兵,請王兄回府籌備周密,明日就要發兵了。」仁貴領了旨意,退回帥府,另有一番忙碌。這如今各府公爺,都是當心辦事。到了明日五更三點,駕登龍位,只有文官在二班了,武將都在教場內。有大元帥薛仁貴戎裝上殿,當駕官堂前棒過帥印交與元帥。皇上御手親賜三杯酒,仁貴飲了,謝恩退出午門,上了賽風駒,竟往教場來了。先有眾公爺在那兒候接,都是戎裝披掛,掛劍懸鞭。

這一班公爺上前說:「元帥在上,末將們在此候接。」薛仁貴說:「諸位兄弟、將軍,何勞遠迎。隨本帥上教場內來。」諸位國公、駙馬秦懷玉等,同元帥來到教場中,只見團營總兵官,同游擊、千把總、參將、百戶、都司、守備等這一班武職們,都是金盔銀鎧,跪接元帥。仁貴吩咐站定教場兩旁。教場中三軍齊齊跪下,迎帥爺登了帳,點明隊伍,共起兵三十萬。大隊人馬,秦懷玉為先鋒,帶一萬人馬,須過關斬將、遇水成橋。此去西番,不比東遼,這些韃囚甚是驍勇,一到邊關,停兵候本帥大兵到了,然後開兵打仗。若然私自開兵,本帥一到,就要問罪。秦懷玉得令,好不威風,頭戴白銀盔,身穿白銀甲,內襯皂羅袍,腰掛崑崙劍,左懸弓,右插箭,手執提羅槍,跨上呼雷豹。尉遲兄弟為左右接應;段林護送糧草;程鐵牛、段滕賢為保駕。

魯國公程咬金、英國公徐茂公同了天子在金鑾殿降旨:命左丞相魏徵料理國家之事;命殿下李治權掌朝綱。天子降旨已畢,然後同了魯國公、英國公出了午門,上了日月驌驦,一竟來到教場。有元帥薛仁貴接到御營,即刻殺牛羊祭了旗。元帥對程咬金說:「老柱國,晚生前日有言,要將李道宗祭旗,老柱國一力擔當。如今皇叔不來,晚生承老千歲屢屢相救,不曾報得。今日論國法,要借重老先生一替了。」咬金聽了大驚說:借不得的,待我去拿來罷。」走出帥營,心中想道:「王爺怎麼拿得?」拿了令箭一枝,傳先鋒秦懷玉。

駙馬說:「老叔父有何使命?」咬金說:「賢侄,如今不好了。李道宗不到,要將吾祭旗。你到王府,且不可拿他,若先拿他,定不出來,只說奉旨點了先鋒,特來辭行。騙他來到銀鑾殿,叫人拿住。捉了他來,交與元帥,吾就沒事了。」駙馬依言,來到王府。叫人通報說:「駙馬爺做了先鋒,要去西征,特來辭行。」家將報進,對王爺說了,李道宗想道:「秦駙馬乃朝廷愛婿,倒來辭行,難道不去見他?」命左右請駙馬進來。果然秦懷王下馬,來到銀鑾,李道宗出來相迎。秦懷玉一見李道宗大喜,命左右:「與我拿下!」王爺說:「為何前來拿我?」

駙馬說:聖上在教場,命吾來請你去商議。」竟帶了李道宗,出了王府,直往教場而來。那個倒運的張仁,看見王爺被帶去,也跟到教場內來了。程咬金一見大喜說:「賢侄之功不小,救了老夫性命。」天子同元帥在演武廳,仁貴一見李道宗身邊的張仁,就是假傳聖旨的,命左右:「速拿李王爺身邊長大漢子、大頂涼帽的人,給我拿來。」左右一聲答應,忙將張仁拿上將台。薛元帥奏道:「假傳聖旨,哄進長安,騙入王府,都是這人,望聖上必須究問。」天子道:「你叫什麼名字,為何把元帥騙入長安?此節事情你從頭講來。說得不明,快取刀伺候。」

張仁嚇得魂不在身,口中說道:「沒有此事,小人從來不認得元帥,冤枉的。」元帥奏說:「不用刑法,焉能得招?」天子傳旨:「取箍頭帶上!」張仁一上腦箍,口中大叫說:「小人願招。小人是張娘娘贈嫁,來到王府,蒙王爺另眼相待。後來太爺父子都被元帥斬首,娘娘十分怨恨,用計假傳聖旨,將元帥召進,用酒灌醉,抬入都主宮中。郡主畏羞,撞階而死。求聖恩繞小人狗命。」天子聽了,龍顏大怒,說:「有這等事!倒害了元帥三年受苦,朕悔無及。」命指揮斬首報來。一聲答應,將張仁綁出法場斬首。又傳旨將張妃白綾絞死。

聖上再對薛仁貴說:「元帥如今屈事已清,張仁處斬,張妃絞死。但皇叔年紀老了,作事糊塗,倒害了御妹,如今又無世子,看朕之面,免其一死。」薛仁貴說:「只要萬歲心下明白,曉得臣冤屈,也就罷了。」程咬金聽得說:「不好,不好。仁貴做了王位,尚且被他算計,死中得活;想起來我乃是國公,也被他算計,就當不起了,必須斬草除根為妙。」忙上奏道:「皇叔不死,元帥征西恐不肯盡命去拿蘇寶同。」皇上聽得此言心想:「朕深恨番邦,要活拿蘇賊。如元帥不肯用心,如之奈何?」只得說:「三兄所言不差,但天子無有殺皇叔之理。」

程咬金說:這不難,如今詐將皇叔放入瓮中悶死。待今日起了兵,明日差人暗暗放他出來,豈不公私兩全。」聖上說:「如今那裡得有一個大瓮來?」咬金說:「長安城中有一古寺叫玄明寺,大殿上有一口大鐘,倒也寬大,將皇叔放在當中。」聖上就依議。程咬金謝了恩,帶了李道宗,竟到玄明寺。看了那大殿上是漢鑄的一口鐘,倒在地下,鍾架子是爛掉了。叫許多軍士將鍾抬起,請皇叔坐在當中。李道宗懊悔,不該聽了張妃。如今是奉旨的,倘皇天有眼,等他去了,還有一條生路。只聽天而已。軍士看見皇叔坐定,將鐘罩皇叔在內。咬金吩咐取乾柴過來,放在鍾邊,四面燒起。軍士果然拿火來燒,李道宗在內大叫:程老頭兒,這個使不得的!」憑你喊破喉嚨,外面只做不聽見。頓時燒死,竟來到教場覆旨說:「皇叔惡貫滿盈,忽天降一塊火來,將殿宇燒壞,皇叔竟燒死在殿內。」天子聽見了,也無可奈何,命戶部將玄明寺大殿修好。

再講元帥祭了大旗,皇上御奠三杯。元帥祭旗已畢,吩咐放炮拔營,是弓上弦、刀出鞘。有文官同殿下李治,送父皇起程。傳旨:「皇兒不必遠送,文武各回衙署理事。」殿下謝了父皇,迴轉長安。那些人馬,離了長安,竟望西京進發,好不威聲震耳。家家下闥,戶戶閉門。正是:太宗在位二十年,風調雨順太平安。迷王麾下蘇元帥,差來番使到中原。辱罵貞觀天子帝,今日出兵往西行。劍戟刀槍寒森森,旗幡五色鬼神欽。金盔銀鎧霞光見,潔白龍駒是端飛。年老功臣多殺害,此番殺盡西番兵。

若要看征西如何,且看下回分解。[2]

內容簡介

《說唐三傳》即《薛丁山征西》故事講述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 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

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童的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

太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帥。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仁貴獲救脫險,但卻不滿丁山陣上招親,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

蘇寶童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守將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聰明機智,拜師學藝,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

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關欲會之,途中卻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應龍。薛應龍欲納梨花為妻,但因比武輸給梨花而被收為義子。

梨花繼續赴會,仁貴上陣,亦非梨花對手。丁山與之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

這一段姻緣反反覆覆紛雜纏繞,愛恨交織,其間夾雜不少恩怨情仇,情節緊湊,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