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經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王既勤止,② 文王已經辛勞了! 我應受之。③

原文

文王既勤止,② 文王已經辛勞了!

我應受之。③  我應當繼承他。

敷時繹思,④  頒布這政令連續不斷呀。

我徂維求定。⑤ 我去伐商,為的是安天下,

時周之命,⑥  你們接受國家的命令,

於繹思。⑦   不要中斷呀!

①賚 (lai) : 賞賜,但以「賚」為題,意旨不詳。②勤: 辛 勞。止: 語氣詞。③受: 承受,繼承。我: 周武王自稱。④敷: 布,傳揚。時: 是,這。繹:姚際恆《詩經通論》: 「繹,聯續不絕意。思,語辭。布施是政,使之續而不絕,不敢倦而中止也。」一說,繹,尋繹,推究。又一說,借為「懌」,喜悅。⑤徂 (cu) : 往,指前往討伐殷紂王,求安天下。⑥時: 承受。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時與承一聲之轉,古亦通用。」時周之命,指周承天命,諸侯又承周之命。⑦於(wu烏): 嘆美詞。思: 語詞。

鑑賞

這是周武王克商凱旋而歸後,歸祀文王廟的樂歌。詩中抒發了周武王對文王功德的讚頌和緬懷之情,也表達了武王承受文王基業,傳揚文王業績的願望和決心。

文王,姓姬名昌,商紂時為西伯。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今按: 后稷、公劉、古公、公季均為周人祖先),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史記·周本紀》)他積善累德,被諸侯譽為「受命之君」。文王在位五十年,其間曾伐犬戎、伐密須、敗耆國、伐䢴、伐崇侯虎,並建立豐邑以作國都,功業赫赫。孔子曾稱讚他說:「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真可謂至德也已矣。」 (《論語·泰伯》)武王,文王的太子姬發,文王崩後即位為武王。當時商紂王昏亂暴虐,天下苦於暴政。武王繼承文王緒業,大會諸侯,帥師伐紂,紂兵崩畔,紂王自焚而死,武王班師回朝。《賚》就是武王克商還都、祭祀文王的樂歌。

《賚》屬周頌,是《大武》舞曲的第三章。這種廟堂樂章,是古代帝王讚揚先王功業之作。「朝廷郊廟樂歌之辭,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朱熹《詩集傳》序) 《賚》雍容典雅,質樸無華,但行文艱深,給閱讀帶來了一定困難。

《賚》用之部韻,開頭兩句,句句用韻,後四句則間斷用韻,且有句中韻(敷時繹思,時周之命,於繹思),反覆頌美,音調紆徐舒緩。[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