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人不死-憶傅天琳大姐(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詩人不死-憶傅天琳大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詩人不死-憶傅天琳大姐》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詩人不死-憶傅天琳大姐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正式從文近三十載,迤邐行來,一路坎坷,一路艱辛。我之所以能咬牙堅持走到今天,有很多師友的陪伴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其間,有趙義山先生的淵博嚴謹,有賈平凹先生的溫潤實誠,有王蒙先生的循循如也,也有鐵凝女士的親切可人,他們的教誨,都令我終身受益。在這眾多的師友之中,傅天琳大姐的善良,慈祥,堅毅,守信,那種對文學事業的矢志不渝,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風華文學報》南充師範學院(1989年1月恢復四川師範學院校名,2003年4月,更名為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風華文學社創辦的《風華報》(1989年第5期),一份文學大潮中的鋼板刻板、蠟紙油印的文學小報。

如果要追述與傅天琳大姐的淵源,那就很早了。

我們家與傅大姐家有點轉折親,但以前一直不知道,一直到2019年她到成都,來我們雜誌社做客、指導,我才知曉。而最早知道傅天琳大姐的名諱,是1985年我上大學的時候。

1985年7月,由洋滔主編的《拉薩晚報》「日光城」文學副刊根據青年詩人楊然的建議,舉辦了「你最喜歡的中國十大青年詩人」評選活動。消息發出後,評選信件紛至沓來。最後,按得票多少,名次為:1、舒婷;2、顧城;3、北島;4、楊煉;5、傅天琳;6、徐敬亞;7、江河;8、馬麗華;9、李鋼;10、王小妮、楊牧(並列)。後來,1985年10月24日,上海的《文學報》以《西藏舉辦「你最喜歡的青年詩人」評選結果》為題,進行了詳細報道:「本報拉薩訊根據詩人楊然的建議,《拉薩晚報》舉辦'你最喜歡的中國十大青年詩人』的評選,結果如下(按得票多少的順序排列):一、舒婷(福建)二、顧城(貴州)三、北島(北京)四、楊煉(北京)五、傅天琳(四川)六、徐敬亞(深圳)七、江河(北京)八、馬麗華(西藏)九、李鋼(四川)十、王小妮(吉林)和楊牧(新疆)。」

我在原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現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習的時間,是1984—1988年。記得好像是1986年,大概在傅天琳大姐被選為「十大」之後不久,她應邀來我們中文系舉辦講座。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個文學氛圍啊,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文系的學生大都愛好文學。理化大樓的階梯學術報告廳,擠滿了來聽講座的師生。可惜,我因為生病,卻未能如願以償地前往講座現場,以至於20多年後見到傅大姐和她談起當時的盛況,我還懊喪不已。我想,如果當時我現場聽了大姐的講座,說不定我會喜歡上新詩,並寫作新詩。所以,我至今徘徊於新詩的門外,同當年與傅天琳大姐「擦肩而過」「失之交臂」似乎有着某種文學的宿命。

但說實話,那個時候,大姐在我眼裡,除了是一個著名的「青年詩人」之外,我對她真還知之不多,甚至不知道她和我是資中同鄉,不知道我們兩家有點轉折親,更不知道我們的家就相距不到10公里。

那時,我還在老家資中。那一年3月15日,大姐回老家掛親,給縣作協開了一次講座。我當時擔任作協副主席,參與接待。在金粼山莊,大姐講課語速緩急適中,聲音清脆悅耳,內容坦誠無欺,深受家鄉父老的歡迎。會後合影,除了集體照,我們紛紛單獨和大姐合影。有時候,為了一張照片拍攝效果的好壞,需要擺拍幾次,大姐都笑眯眯地聽從攝影師的安排,毫無大詩人的架子。也就是在那一次,我攀着大姐的肩,留下了難忘的一瞬。餐桌上,大姐很質樸地說:「回到家鄉,吃也吃了,耍也耍了,家鄉的朋友安排得這麼好,難道我配合大家照一照相,還不應該嗎!」初次見面,傅天琳大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的紀念日,中國文壇最為重大的兩個獎項之一的魯迅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傅天琳大姐榮登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者之列。當時,我正在《讀者報》地方版當總編。從網上看到有關消息,我即在我主編的最新一期《讀者報》上,刊發了消息。12月3日,傅天琳大姐再一次回到資中老家舉辦文學講座,我們有了第二次零距離的接觸。大姐當時表揚我,說我有新聞的「敏感性」。

再後來,輾轉遷徙,我定居成都,並於2016年3月,創辦《西南作家》雜誌。當時,為了儘快提升刊物的知名度,儘快創出品牌,真是絞盡腦汁。我們聯繫上了已經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傅天琳大姐,請她擔任我們的顧問。大姐很快回信,樂意擔任顧問,3月21日,她手寫題詞,拍照發我:「我的樹生長在西南,祝賀《西南作家》隆重複刊!」從此,因為辦刊,與傅天琳大姐重新接上了文學的「密電碼」,關係進一步親密起來。有時候,逢年過節微信上問候她一聲,她即使再忙,也會抽時間回復。很多時候,都是她詢問我的創作、發表情況,勉勵我好好努力,並注意勞逸結合。

2016年年12月30日,重慶新詩學會召開年會,特邀我們雜誌社一行參會。我和黃兄、德路趕到重慶傅天琳大姐居住的「天鄰」小區(看,名字多巧!),大姐和丈夫羅大哥,已經安排好一頓火鍋的大餐,等着我們入座了。重慶的一干詩人,包括海清涓等文友,陪我們一邊盡情享用正宗的重慶火鍋,一邊與傅天琳大姐他們品酒論詩,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第二天,新詩學會開會,我們應邀參加,並發言祝賀。大姐誇我的演講稿很有文采,富有激情。我知道,這是一個文學前輩對我們這些「老文青」的鼓勵。但大姐的話,着實讓我們豪氣頓生。

我們請到了我們可親、可敬的傅天琳大姐。大姐在歸國休假的女兒羅夏的陪同下,專程從重慶來到成都。羅夏是中國駐加拿大多倫多總領事館的領事,文采出眾,曾經有長篇小說出版。大姐本不擅長毛筆字,但在雜誌社,她激情高漲,揮毫潑墨,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墨寶。也是在那天,通過張季次先生的詳細介紹,我才知道,我們與傅天琳大姐家的姻親關係。

第二天,我們去到那個與司馬相如曾經留下「夜奔」美談的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里邛崍,在大梁酒莊,度過了四天三晚。大會的開幕式上,傅天琳大姐發表了富於鼓動性的激情昂揚的即興演講,參會的108名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血脈賁張,受到極大的鼓舞。作為大會的主持人、一個資格的「老文青」,我也得到了很多啟發。

不久,5月16日,應隆昌市圖書館和館長王祥麗女士之邀,傅天琳大姐去中國石牌坊之鄉隆昌,舉辦「我與詩歌」的講座,我和我們《西南文學》雜誌副總編周曉霞全程陪同。講課中,大姐深情回憶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文學歷程,九死不悔的追求,對社會下層人民的深度同情。高亢之時,聲如裂帛;低回之際,溪流涓涓。動情之處,大姐幾度哽咽落淚。大姐的演講,極大地感染了我們,也給了我們一場視聽的盛宴。講座結束很久,我們都還沉浸在大姐營造的文學氛圍之中,品咂、回味着。

2019年11月,四川省文學界部分領導和文友在成都,資中老家的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在資中,分別為我正式從文25周年舉辦紀念座談會。大姐聞之,提前於10月20日發來熱情洋溢的賀信手跡,表達最衷心的祝賀:

值此令琪從文二十五周年之際,謹致熱烈祝賀!

文學不僅僅是百花爭艷,詩意盎然;它也長滿荊棘,充滿艱辛。令琪心無旁騖,堅持寫作,堅持辦刊,收穫多多,正印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古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希望令琪再接再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大姐的賀信,與著名學者趙義山先生的感言、四川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張淥波先生代表省作協的講話、中共資中縣委書記曾廷富先生的致辭,對我的創作鼓動極大。這幾年,我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排除一切阻力,克服一切困難,卯足了勁,力爭在文學創作和辦刊事業上有所作為,並想擇機向傅天琳大姐詳細匯報最近兩年的情況。惜乎,天公不予才人以遐年,傅天琳大姐竟然棄我們而去了!

大姐,您不知道,老家資中作協的文友們,還盼望着您得暇返里,為大家舉行文學講座,用你的詩情,傳遞人間最真摯的愛;

大姐,您不知道,我答應的由《西南文學》雜誌社,為您的魯獎新著舉行新書發布會,大家文友都還盼望着呢; ……

大姐,我們還有一個又一個的構想要當面告訴您,如今,您卻魂歸道山,再也不能再看見您那慈祥佛系、和藹可親的面容了!

正如唐人孟浩然詩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人生就是這樣,一代代大樹飄零,一代代漸漸遠去,一代代茁壯成長,一代代枝繁葉茂。傅天琳大姐雖然駕鶴西去了,但她留下的文化遺產,必將由我們在繼承中弘揚,在弘揚中傳遞給下一代。魯迅先生在《空談》中說:「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是的,詩人不死!文學永生!

親愛的天琳大姐,您永遠活着,與我們同在,與巴蜀的山川同在,與中國的文學同在……[1]

作者簡介

曾令琪,中華辭賦家聯合會理事,四川省辭賦家聯合會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