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訴說憂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憂傷、孤獨、退縮、被邊緣化的危險

★每當我們討論別人時,我們都是在談論自己

★聆聽他人的故事,了解抑鬱困境,解放自我

★抑鬱症簡易生物學解釋的解毒劑

★斬獲Charles Hor ton Cooley 獎

★抑鬱是隱而不見的真空。它爬進你的大腦,趕走你的理智,理性思維完全缺失。它讓你感覺渾身冷得刺骨,感覺有一股令你毛骨悚然、驚恐萬狀的霧氣瀰漫在殘存的頭腦中。

★戴維·卡普以自身經歷和社會學的想象力,結合主、客位 兩種視角和方法,通過對 50 名抑鬱者的親密訪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抑鬱經歷、想法和感受,為揭示抑鬱症複雜的社會過程提供了獨特的社會學視角。全書聚焦於抑鬱者如何理解這種從本質上來說是模稜兩可的生活情境,他們的抑鬱意識如何隨時間推移而發展,他們如何看待精神病學和藥物治療,從而如何與家人和朋友打交道。抑鬱之痛苦不堪言,且不可預測,卡普的採訪時而尖銳,時而令人不安,時而幽默,時而睿智,讓我們驚嘆於抑鬱者在處理痛苦時的勇氣,也聽到了抑鬱的真實感覺……

數百萬長期深受抑鬱折磨的人將在《訴說憂傷》一書中找到共鳴……該書是對抑鬱困擾的公開挑戰。

—《紐約時報》書評

《訴說憂傷》對抑鬱症的分析很有創見……顯然,作者熟悉抑鬱症迷宮中的各種錯誤轉角(歧路?),這使該書成為社會學領域獨具特色的著作。

—《芝加哥論壇報

終於有一本源自患者的著作……作者是一位學者,也是對抑鬱這一人類狀態有親身體驗的個體;他個人及書中其他個體真實而清晰的經歷,說明書中的分析跳出了對『醫學模式』的盲目遵從。」

—《飛越瘋人院》的作者凱特·米利特

作者簡介

★作者:戴維·A.卡普(David A.Karp),波士頓學院社會學名譽教授,在該學院任教42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老齡化、精神健康和疾病研究。著有《訴說憂傷》《這是我還是我的藥?》《同情的負擔》等,其中《訴說憂傷》一書斬獲社會學「查爾斯·霍頓·庫利」獎。

★譯者:幸君珺 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悉尼大學語言學系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為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話語分析。

蕭易忻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英國埃賽克斯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精神健康,醫療社會學等。

書評

「社會學主要的觀點之一是,我們日常交往的微觀世界和我們行為所處的社會結構宏觀世界之間是辯證的關係。我們的感知、思考和行動是由多重交叉的社會地位構成的。」 促使我今天閱讀這本書的主要原因,在於看到了手機上彈出的一條新聞:曾在央視春晚和楊麗萍共同表演舞蹈《雀之戀》的青年舞蹈家王迪,日前因多年抑鬱症的困擾從39樓跳下而離世,年僅44歲……


「人類生活在符號的世界裡,他們給生活中的一切賦以意義。」 說抑鬱症是一種流行病,好像有點過,但在COVID-19的陰影籠罩之下,它愈來愈像是一種21世紀的時代病。尊重社會生活和人類行為的複雜性,就要嚴肅對待人類抑鬱症產生的根源並理解抑鬱經歷的現象。


作者戴維·A.卡普博士(David A.Karp)在本書中,結合自身的抑鬱症經歷和社會學的想象力,從以人為本的社會學視角和方法來解讀抑鬱症。其通過對 50 名抑鬱症患者的親密訪談,為揭示抑鬱症複雜的社會過程提供了獨特的社會學視角。


作者在書中思考的核心問題為,患有抑鬱症的人如何解讀抑鬱這一內在模糊且難以控制的生活狀況。

鮮為人知的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人能夠清晰地闡明抑鬱經歷的所有特徵。每個人的抑鬱故事基本上都會涉及斷聯、孤立、退縮和缺乏聯結等方面的問題。而退縮是診斷抑鬱症的核心指標,因為缺乏維持社會聯結的能力是抑鬱症造成的主要後果。

因此作者通過傾聽50名抑鬱者談論TA們的抑鬱經歷,認為抑鬱症的大部分痛苦是因為與TA人分離和缺乏缺乏與TA人建立聯結的能力,而TA們的內心通常又有強烈渴望與TA人建立聯結的心理需求,但同時又被剝壓了建立此聯結的能力。

歸根結底在於,人際聯結能讓自己感覺更好,但在抑鬱症發作期間,抑鬱者喪失了正常的社交能力,無法成功地建立起此種聯結。

作者發現抑鬱症患者自我意識的發展,其實是可預測的,即抑鬱生涯有其明顯的階段。人們可以關注抑鬱症患者主觀的評估以及個體隨時間推移給自身狀況賦予意義的方式。因此作者探討了患者對疼痛身份構建階段期間,意識和認知發生的模式化變化及其採取的緩解行動。

另外,作者還探討了服用抗抑鬱藥物被賦予的象徵意義,同時描述了個體患者身份並最終接受抑鬱症醫學範式的社會化過程。

抑鬱症患者一般會經歷從克服對藥物的抗拒到與醫生協商治療方式、採納抑鬱症成因的新說法、認同醫學解讀範式、對藥物療效的祛魅與依賴的社會化過程。這個過程與宗教皈依與放棄信仰有些相似。

輕度抑鬱者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尋找自我修復,要理解我們所有人都是社會性動物,彼此相互關聯並對彼此負責,因此建立起牢固的社會聯結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意識到社會學和精神性的共有信息,我們個人的情感健康與整個社會的健康密不可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