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論晚期風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薩義德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 時隔13年,簡體中文譯本全文修訂,再度推出 300+條中譯者注,幫助讀者深度理解原文 與其擁抱風潮,寧取格格不入

在其引人入勝的最後一本著作里,薩義德打算挑選出一些文章、詩歌、小說、電影和歌劇,以確定晚期風格如何能夠解釋創作生涯的演變。他探討了瀕臨死亡的藝術家怎樣使「不合時宜與反常」進入自己的作品,正如托馬斯•曼、理查德•施特勞斯、讓•熱內、朱塞佩•托馬西•迪•蘭佩杜薩等人的晚期作品所表現的那樣。此外,薩義德還考察了貝多芬的《莊嚴彌撒》、莫扎特的《女人心》,以及歐里庇得斯的《酒神的女祭司們》和《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等。 薩義德指出,人們當然可以在晚期作品裡發現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使得[作者]畢生的美學努力臻於圓滿」,但在這本書里,他所討論的是那些作為「不妥協、艱難和無法化解之矛盾」的藝術的晚期。薩義德認為這些作品都充滿深刻的衝突和一種幾乎難以理喻的複雜性,與當時流行的作品形成鮮明反差,然而它們在每位藝術家所屬的特定領域中都是真正的天才之作。 《論晚期風格》雄辯動人、論理精闢,極具啟示性,也稱得上是薩義德本人傑出的晚期作品。

作者簡介

愛德華•W. 薩義德( Edward W. Said, 1935—2003 ),當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文學和文化批評家之一。出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占領期間就讀於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20世紀50年代赴美就學,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63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薩義德還是著名樂評家、歌劇學者、鋼琴家,他從1986年開始為《國家》(The Nation)雜誌撰寫音樂專欄。代表作有:《東方學》《文化與帝國主義》《知識分子論》《開端:意圖與方法》《世界•文本•批評家》等。

原文摘錄

晚期風格是內在的,但卻奇怪地遠離了現存。唯有某些極為關注自己職業的藝術家和思想家才相信,它過於老邁,必須帶着衰退的感受和記憶來面對死亡。正如阿多諾就貝多芬所說的那樣,晚期風格並不承認死亡的最終步調;相反,死亡以一種折射的方式顯現出來,像是反諷。但是,這種反諷以《莊嚴彌撒》那類作品的那種豐富的、斷裂的和以某種不協調的莊重,或者以阿多諾自己文章中的那種莊重,過於經常地成了作為主題和作為風格的晚期,不斷地使我們想起死亡。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