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計量經濟模型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計量經濟模型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計量經濟模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隨機方程式,它簡潔有效地描述、概括某個真實經濟系統的數量特徵,更深刻地揭示出該經濟系統的數量變化規律。是由系統或方程組成,方程由變量和係數組成。其中,系統也是由方程組成。

計量經濟模型揭示經濟活動中各個因素之間的定量關係,用隨機性的數學方程加以描述。

廣義地說,一切包括經濟、數學、統計三者的模型;

狹義地說,僅只用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數理統計方法研究經驗數據的模型。 計量經濟模型的建立編輯本段回目錄 理論模型建立

對所要研究的經濟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根據研究的目的,選擇模型中將包含的因素,根據數據的可得性選擇適當的變量來表徵這些因素,並根據經濟行為理論和樣本數據顯示出的變量間的關係,設定描述這些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表達式,即理論模型。 就是一個理論模型。理論模型的設計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選擇變量、確定變量之間的數學關係、擬定模型中待估計參數的數值範圍。

1、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量

在單方程模型中,變量分為兩類。作為研究對象的變量,也就是因果關係中的「果」,例如生產函數中的產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而作為「原因」的變量,例如生產函數中的資本、勞動、技術,是模型中的解釋變量。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量,主要是指確定解釋變量。可以作為解釋變量的有下列幾類變量:外生經濟變量、外生條件變量、外生政策變量和滯後被解釋變量。其中有些變量,如政策變量、條件變量經常以虛變量的形式出現。

嚴格他說,生產函數中的產出量、資本、勞動、技術等,只能稱為「因素」,這些因素間存在着因果關係。為了建立起計量經濟學模型,必須選擇適當的變量來表徵這些因素,這些變量必須具有數據可得性。於是,我們可以用總產值來表徵產出量,用固定資產原值來表徵資本,用職工人數來表徵勞動,用時間作為一個變量來表徵技術。這樣,最後建立的模型是關於總產值、固定資產原值、職工人數和時間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表達式。

關鍵在於,在確定了被解釋變量之後,怎樣才能正確地選擇解釋變量。

首先,需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經濟現象中暗含的經濟學理論和經濟行為規律。這是正確選擇解釋變量的基礎。例如,在上述生產問題中,已經明確指出屬於供給不足的情況,那麼,影響產出量的因素就應該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當前,一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術、資本與勞動。如果屬於需求不足的情況,那麼影響產出量的因素就應該在需求方面,而不在投入要素方面。這時,如果研究的對象是消費品生產,應該選擇居民收入等變量作為解釋變量;如果研究的對象是生產資料生產,應該選擇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變量作為解釋變量。由此可見,同樣是建立生產模型,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研究的行業不同,變量選擇是不同的。

其次,選擇變量要考慮數據的可得性。這就要求對經濟統計學有透徹的了解。計量經濟學模型是要在樣本數據,即變量的樣本觀測值的支持下,採用一定的數學方法估 計參數,以揭示變量之間的定量關係。所以所選擇的變量必須是統計指標體系中存在的、有可靠的數據來源的。如果必須引入個別對被解釋變量有重要影響的政策變量、條件變量,則採用虛變量的樣本觀測值的選取方法。

第三,選擇變量時要考慮所有入選變量之間的關係,使得每一個解釋變量都是獨立的。這是計量經濟學模型技術所要求的。當然,在開始時要做到這一點是困難的,如果在所有入選變量中出現相關的變量,可以在建模過程中檢驗並予以剔除。

2、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

選擇了適當的變量,接下來就要選擇適當的數學形式描述這些變量之間的關係,即建立理論模型。

選擇模型數學形式的主要依據是經濟行為理論。在數理經濟學中,已經對常用的生產函數、需求函數、消費函數、投資函數等模型的數學形式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可以借鑑這些研究成果。需要指出的是,現代經濟學尤其注重實證研究,任何建立在一定經濟學理論假設基礎上的理論模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釋過去,尤其是歷史統計數據,那麼它是不能為人們所接受的。這就要求理論模型的建立要在參數估計、模型檢驗的全過程中反覆修改,以得到一種既能有較好的經濟學解釋又能較好地反映歷史上已經發生的諸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忽視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對的。也可以根據變量的樣本數據作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關係的散點圖,由散點圖顯示的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作為理論模型的數學形式。這也是人們在建模時經常採用的方法。

3、擬定理論模型中待估參數的理論期望值

理論模型中的待估參數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經濟含義,它們的數值,要待模型估計、檢驗後,即經濟數學模型完成後才能確定,但對於它們的數值範圍,即理論期望值,可以根據它們的經濟含義在開始時擬定。這一理論期望值可以用來檢驗模型的估計結果。擬定理論模型中待估參數的理論期望值,關鍵在於理解待估參數的經濟含義。例如生產函數理論模型中有4個待估參數和α、β、γ和A。其中,α是資本的產出彈性,β是勞動的產出彈性,γ近似為技術進步速度,A是效率係數。根據這些經濟含義,它們的數值範圍應該是:

0<α<1,0<β<1,α+β≈1,0<γ<1並接近0,A>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