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然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謝然之(1913年6月25日-2009年6月27日),出自餘姚泗門謝氏,生於浙江餘姚,中華民國著名報人、外交官、新聞學者,生平跨越國共兩黨,為一代傳奇。

陳誠與謝然之

北伐戰爭時期,赴上海,先後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東吳大學。1932年5月間,和當時上海左翼作家丁玲等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由瞿秋白監誓,潘梓年和馮雪峰為聯絡員。東吳大學畢業後,於11月底抵達中華蘇維埃的首都江西瑞金,就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委員,並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編委。1934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改組,主席毛澤東辭職,由張聞天繼任主席,謝然之擔任秘書長。1934年冬,中央蘇區紅軍被迫開始長征,然之與瞿秋白等人奉命留守江西瑞金。謝然之此時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辦事處秘書長,因肺病隱藏民間,遭羅卓英部俘擄,經轉報總指揮陳誠,因過去在上海與譚府相識,允予保釋,遂叛離中國共產黨。時任蔣介石南昌行營北路軍前敵總指揮的陳誠愛其才,資助其赴日本東京中央大學研讀新聞學。抗日戰爭爆發前夕,謝然之回國充當陳誠私人秘書。武漢會戰期間,陳誠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長,時郭沫若主持第三廳,曾把謝然之與張歷生、柳克述、何聯奎並列為四大秘書,除了嘲諷之意,也說明謝然之在陳誠集團中的能量。   1941年夏,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陳誠在戰時省會恩施命謝然之接任國民黨湖北省政府機關報《新湖北日報》社長。謝然之為辦好《新湖北日報》費了不少力氣,如在物質上自辦印刷廠和造紙廠,為報紙奠定了比較穩固的基礎,在人力上則延攬一批知名人士,參加編輯和撰稿工作。1943年冬,陳誠調離湖北,謝然之亦隨即離開恩施至重慶。次年,經蔣經國介紹進入「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任指導員、主任秘書,旋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密蘇理新聞學院深造,獲新聞學學士、碩士學位。   1947年,謝然之學成回國,在中央政治大學新聞系執教「新聞編輯」、「新聞採訪」、「新聞寫作」等課程。1949年春,隨國民黨政府遷台。5月,受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之邀,接辦台灣當時的第一大報《新生報》,又在高雄創辦《台灣新聞報》,兼任兩報董事長。他所設立的「編採合一」、「民意調查」等制度,提倡廣告學及強調專欄報道的重要性,影響台灣新聞發展甚大,至今仍深受新聞界人士推崇。[1]

台灣,1951年,台灣政工幹部學校(現改名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在北投成立,蔣經國指派謝然之主持該校新聞組的創設。1955年,謝然之又接連創辦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新聞組、台灣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為台灣新聞界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當前眾多台灣新聞界的從業人士皆是其子弟。 1959年秋,謝然之應聘為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新聞學院客座教授,赴美國講學一年。1961年,回台灣任國民黨中央四組(文化宣傳組)主任,監督管制當時所有新聞傳播媒體的內容言論,權力很大,由此與李敖結冤,而使李敖倒了14年的霉運。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錄》專門有章節痛批謝然之,還揭了謝然之的不少老底。因謝然之在中央四組工作出色,深得蔣經國的賞識,先是當選為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接着任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再外放為駐南美薩爾瓦多「大使」。1975年卸任,由連戰接任。[2]

美國,1981年,謝然之以外交官身份退休,與夫人謝高萍赴美國洛杉磯定居,在南伊利諾大學及德克薩斯州大學仍從事新聞教學工作。2000年,台灣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友為感念謝然之對台灣新聞教育的貢獻,委託大東圖書公司出版《新聞與教育生涯——謝然之教授九秩華誕文集》,並派專人送往洛杉磯謝然之寓所獻書祝壽。美國西部時間2009年6月27日,謝然之逝世於加州洛杉磯,享壽97歲。美國西部時間2009年7月2日下午3時,下葬洛杉磯近郊的玫瑰崗墓園(Rose Hills)。[3]

參考文獻

  1. [1]台灣新聞教育之父、原中央蘇區秘書長、大叛徒、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謝然之 毛筆信札(專用信箋)一頁一通
  2. [2]台灣新聞教育之父、原中央蘇區秘書長、大叛徒、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謝然之 毛筆信札(專用信箋)一頁一通
  3. [3]台灣新聞教育之父、原中央蘇區秘書長、大叛徒、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謝然之 毛筆信札(專用信箋)一頁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