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言過其實(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成語
圖片來自 小偉說故事

言過其實[yán guò qí shí]

言過其實(拼音:yán guò qí shí)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應劭《風俗通·正失》。言過其實指說話誇張,與實際情況不符。主謂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言過其實
  • 拼 音:yán guò qí shí
  • 注音字母:ㄧㄢˊ ㄍㄨㄛˋ ㄑㄧˊ ㄕㄧˊ
  • 出 處:《三國志·蜀書·馬良傳》

成語出處

漢·應劭《風俗通·正失》:「凡此十餘事,皆俗人所妄傳,言過其實。」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言過其實」。

成語典故

馬謖,字幼常,三國時期蜀漢的官員、將軍,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共有四個哥哥,他排行最小馬謖最開始是以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的,先後在綿竹、成都擔任縣令,在越希任太守。馬謖才華出眾,喜歡與別人討論軍事謀略,深得丞相諸葛亮的器重。

劉備臨終前把諸葛亮叫到跟前,將輔佐幼主的重任託付給他,並告訴他:「馬謖說話浮誇,他說的話言過其實,如果永相以後要用他,一定要謹慎。」不久,諸葛亮為了蜀國能實現統一大業,任命馬謖為前鋒鎮守軍事要地一一街亭,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道:「街亭雖然小,但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一旦失守,我軍必敗。你到那裡一定要靠山近水安營紮寨,切記!」馬謖到街亭後擅自把軍隊帶到遠離水源的山上紮營,副將王平反對道:「街亭山上沒有水源,又沒有糧道,如果魏軍切斷我們的水源,堵截糧道,我們必輸。再說你也要聽從丞相的指令啊。」馬謖生氣地說:「丞相在用兵的時候都要向我請教,你王平莽夫一個,懂兵法嗎?」接着馬謖又說:「我是主將,你是副將,出了什麼事我負全責,我甘願被革職斬首。

魏明帝曹睿得知馬謖的軍隊在街亭山上安營紮寨,就立即派張鄰率兵抗擊。張鄰到了街亭,觀察了蜀軍之後心中大喜,立刻派兵去切斷水源,堵截糧道,縱火燒山。蜀軍驚慌失措,不戰自敗。馬謖失守街亭直接導致了蜀軍不得不退回漢中。後來,諸葛亮只好揮淚斬馬謖。

成語寓意

馬謖驕傲自大,擅自違背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也正應驗了劉備生前對他的評價。「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人在得意的時候千萬不要忘形,失敗時要善於總結和吸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這才是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財富。而言過其實者,一則難取他人信任,二則招致人身羞辱,其根本則在於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孔子曾說:「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就是意在告誡人們說話要謹慎,不說則已,一說就要中肯、準確。 [1]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言過其實」指說話誇張,與實際情況不符。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

  •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巴蜀風物之盛,或者言過其實。東南士大夫自彼歸,皆有土曠人稀之語。」
  • 清劉鶚《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怎麼外官這們利害,咱們在京里看御史們的摺子,總覺言過其實,若像這樣,還有天日嗎。」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回:「你以為我言過其實,我不能不將他們那旗人的歷史對你講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過其實,你好知道他們各人要擺各人的架子。」
  • 汪曾祺《王全》:「我幹活有點像那麼一回事了,他又言過其實地誇獎起我來。」

10個成語,10個歷史人物,你都知道嗎?

成語包含着古人的哲思,幾乎每一個成語都是一粒閃爍着智慧光芒的珠璣,需要我們不斷汲取其中的精華。

1.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蕭何創立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着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2.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江東:借指家鄉。指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家鄉父老。

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4.煮豆燃萁(曹植)

燃:燒;萁:豆莖。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5.刮目相看(呂蒙)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6.樂不思蜀(劉禪)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7.七步成詩(曹植)

稱人才思敏捷

* 8.言過其實 (馬謖)

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2]

9.七擒七縱(諸葛亮)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10.寶刀不老(黃忠)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