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觸及靈魂的鄉情詠唱(郝瑞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觸及靈魂的鄉情詠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觸及靈魂的鄉情詠唱》中國當代作家郝瑞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觸及靈魂的鄉情詠唱

——寫在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長河》出版之際

竊認為,在當今社會,出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對一些名利思想較重的人來說,找「槍手」操刀、讓他人代筆,或者直接用大鈔購買一個版本,然後再胡亂杜撰一番,請所謂的「大家」「名人」予以「斧正」,幾經反覆炒作,一版再版,於是乎,便博了個「名家」的稱號。

山東作家丁尚明則不同,他是站在山東半島那塊永遠無法捨棄的故土上,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山水和人文,夢中袒露一草一木帶給他的膜拜情結,一筆一划去勾勒精神的故園,飽含深情地體味血液中流淌的至深情韻,詠唱着濃郁的鄉音鄉情鄉風。最終以出版《故道長河》的方式,給予了那片厚土觸及靈魂的素描。

千里之外,我在為丁兄尚明點讚的同時,也因見證他為出版《故道長河》展現出來的那股嚴謹、細緻、執着的勁兒,而生髮出許多感慨。這讓我心生隱喻:就是當今計生國策調整後,一個中年男子對生育「二胎」的奢望和憷痛。假如《故道長河》是他經「十月懷胎」艱辛孕育而成的寶貝的話,那麼,這「寶貝」不再是他孤芳自賞的奢侈品,她已經屬於那片山水,屬於齊魯大地的精神傳承。通讀他的書稿,讓我的內心溫熱而安靜。

(一)

真的,我了解丁兄尚明出版《故道長河》歷經的艱辛之路。他從自己眾多的散文作品中遴選出54篇精品力作,其中不少作品發表後都不同程度地引起較好的反響。有的作品入選了《中國散文大系》,有的在全國的文學徵文大賽中屢屢獲獎,有的被全國純文學刊物轉發轉載。作品交給我國出版業的大腕-----­­中國文聯出版社之後,既有名家題寫書名,又有專家精心設計,且數十次易其封面設計。他不想通過浮華虛炫的包裝來博取讀者的眼球,不想找一個宣傳噱頭來博取聲名,而是想尋覓一種滄桑悠長的韻味。我想,這就是精神的寄託,也應該是他對鄉音鄉情鄉土闡釋的真實之處。

我認同並為此敬佩他對《故道長河》的認真程度。運作、籌備出版過程中,他常就一些問題,通過微信、電話和電子郵件與我探討,還將全部書稿傳給於我。哪怕細微之處從不放過,大到篇幅、章節,小到句式、字詞。這不僅僅是我與他個人的兄弟情誼問題,而是他做人和寫作的積極態度;他的出發點非常明確,出書絕不是個人品味把玩,亦非聊以自慰。更多地想通過細膩的完美的過程對得起每一個讀者。尚明兄孜孜不倦的追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尚明兄說,評判作家作品的好壞或者優劣,其一要看是否向讀者傳遞出一種弘揚正氣、主持正義、歌頌美好、催人向上的正能量,其二則要看字裡行間是否蘊藏着一種深情大愛。人,是因為愛才來到這個世界的。所以要愛腳下的每一片土地,愛一個生存的環境,愛周圍和相遇的每一個人,愛一些風花雪月,甚至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只要胸中有愛,自己才能讓腳下那片土地更為厚重,讓那片故土站起來生動地發聲。他還說,抒情故鄉的文字並非需要無限的華麗,應以渾厚和真實為上;筆法技巧不可以玄虛故弄,理應樸素寫實為真;書面設計應該簡潔明了,不可花里胡哨。於是,該書從封面設計到文字的遴選和排列便可見一斑,突出了寫實的風格,隱含着濃濃的鄉土之情。恰如他在代後記中所言:因我本就是直白樸素之人,就整部集子而言,那「土」勁兒拎起來就能聽到土渣兒「嘩嘩」落地的聲音,嗅一嗅書里的文字,那濃濃的土腥味兒會把人嗆暈!

書的封面充斥着恬淡怡然之情調,輕輕幾筆勾勒,故道長河日影掩映,形成了一個意象擴張、溫情恣意的暖暖畫面。這無限張力的背後,怎會不驅使人們展開想象的翅膀……

(二)

儘管我沒去過作家生活的城池,卻多次經過那片他生活的熱土。每每出差或者南歸故鄉,我從連綿不絕的陰山穿越黃河,從京城一路南下,總很快被齊魯那片炙熱的土地感動、包圍着。不僅是黃河在濟南以「懸」成名,還是盛名於世的泰山坐鎮山東。車窗外還忽隱忽現平原、低丘、河道、村落,讓我猶如夢中,那些裊裊升騰的鄉村炊煙,無不敘說着厚重樸實的齊魯民風鄉情。我作為這方水土的匆匆過客,都深愛着這片大地,而生長於斯的作家丁尚明又何嘗不是深刻而多情?

我深信那片土地早已融入了作家的血脈。寫景抒情,大多是源於他觸景生情時的心理自然流露;寫人寫物,其思考多於直接描述,力求從不同的角度與深度,去回望鄉村、觀察社會、探索人性、感悟人生。或許不通讀本書,讀者無法一時理解作家的站立點。他響應祖國召喚,高中一畢業便參軍入伍,從此離開了魯西平原那片深情的土地。結束24年的軍旅生活後,轉業到新中國最年輕的城市——黃河入海口的山東東營。東營,便成了他後半生安身立命的「城池」,也便有了他「在城池牽掛故鄉」的緣由。

他的散文集《故道長河》共設置了6個專輯,從第一輯的「我在城池牽掛故鄉」到第二輯的「像樹一樣活着」,再到第三、第四、第五的「一個人的行走」、「我的世界雪花開」和「秋水文章不染塵」。最後一個專輯則為代後記的 「何人不起故園情」。從這「輯」的設置看,儘管多了些詩意的流露,卻始終隱藏着一根「扯不斷」的主線,而這一主線貫穿了整個作品集子。「城池」、「樹木」、「一個人」、「潔白的雪花」,「不染塵的秋水」,直至「故園情」。不管是詠景、述物、寫人、喻情、寫現實,都力圖創造一種清新疏明、淡雅閒定,具有離塵格調,虛實相生,環環緊扣,藉助寫實主義的風格,將文境、心境、物境交錯融合在一起,構成一種既尊重歷史又超越現實的情懷。從始至終,他都顯現着對鄉土的熾熱愛戀,袒露出一種至真至純的赤子情懷。

(三)

是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古來已有的思鄉之情,隨着丁尚明年紀的增長,愈發緊密地纏繞着他的血脈。在這個「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時代,精神的枯竭往往容易忽略,文化的背後更多的是需要一種家國情懷和精神故園。走的太快了,容易忘卻一些不該忘卻的東西。你眼見鄉村的淳樸漸行漸遠,你難以分辨是炊煙還是霧霾之時,你眼見城市化進程淹沒了鄉村的記憶,留守的孤寡老少守望在村頭田間……當不遠處的工廠隆隆響起,你的小河、小草、小樹,你兒時的夢,甚至紙飛機在哪裡?匆匆行走,忘卻歸途,甚至思念漸漸淡漠;山野花綻,小溪潺潺,空靈的記憶不再。我們到了該呼喚故鄉乳名的緊要關頭。

在一個安好便是晴天的哲學社會,作家的責任不僅僅是要謳歌美好的生活,更要引領讀者溫習過去,讓我們躁動不安的心靈尋覓一縷寧靜的時空。而《故道長河》絕不僅僅是一味完全可以治癒鄉戀的良藥,掩卷一思便會豁然開朗,它的價值或許體現在令人感悟之上,往往感動能夠激發感悟,而感悟能夠拉回漸行漸遠的回想。

這篇短文,我並沒有刻意評論作家書中的任何文章,因為書中已經收錄了不少名家的點評,此前,我還認真地對他的作品寫了評論文章——《吹盡狂沙始到金——丁尚明散文作品賞析》,此評論先後被《文學月報》和《金田》雜誌發表。我對他的作品集有了全面、系統地了解,也可以自信地認為,對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層地理解。由此,也就理解了他為什麼對這本書如此認真和摯愛。想見證原玉塑成美玉的過程,或許也是他讓我上癮閱讀的一個理由。讀讀便知。

我堅信《故道長河》會填補一些現代人的心靈空虛,織補一些被風吹日曬形成的精神家園的破綻,找回一些支離破碎的童年鄉土記憶,染色蒼白的故園印象,勾起幾多濃郁的鄉情鄉愁。 [1]

作者簡介

郝瑞民,筆名陰山散人,男,作家,攝影家,曾擔任軍事記者。戎馬生涯20餘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