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解鈴還須繫鈴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解鈴還須繫鈴人
圖片來自 搜狗

解鈴還須繫鈴人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比喻誰惹的麻煩就需要誰去解決。

出處:宋·惠洪《林間集》卷下: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讀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1]

(請注意這裡的「系」的讀音。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應讀作xì。「系」的意思是把鈴鐺用繩索栓起來,掛在老虎脖子上。從語義的時間先後來看,「系」的「拴縛、掛」義古已有之,而讀jì的「打結」字義,是晚於宋代才出現的。)

釋義

比喻誰惹出來的問題,仍由誰去解決。

文言文

解鈴還須繫鈴人1.金陵清涼寺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時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輩輕渠不得。」

2.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譯文

金陵清涼寺有個泰欽法燈禪師,他在活着的時候,性情豪放不羈,終日無所事事,什麼也不做,眾人都輕視他,只有法眼一個人看重他。有一天,法眼問眾人:「誰能把綁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能回答得出。這時泰欽法燈禪師剛好來到,法眼就把剛才提出的問題再問泰欽法燈禪師。他回答說:「在老虎脖子綁鈴的那個人能解得鈴。」法眼見法燈禪師回答得好,便就這件事教育眾人:「你們是不能小看他的。」

出處

這句成語源自一個叫法燈的和尚。據明代瞿汝稷所編佛家禪宗語錄《指月錄·卷二十三》記載:南唐時金陵清涼寺(既今清涼山公園清涼寺)有一位泰欽法燈禪師,他性格豪放,平時不太拘守佛門戒規,寺內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獨主持法眼禪師對他頗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講經說法時詢問寺內眾和尚:「誰能夠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來。這時法燈剛巧走過來,法眼又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法燈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個把金鈴繫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夠把金鈴解下來。」法眼聽後,認為法燈頗能領悟佛教教義,便當眾讚揚了他。後來這句話就被以解鈴還需系鈴人的成語流傳下來。

到了清朝,《紅樓夢》第九十回中還以「心痛還得心藥醫,解鈴還需系鈴人」加以引用。比喻誰惹出來的事情,仍然由誰去解決。「解鈴還須繫鈴人」也寫作「解鈴系鈴」。其中的「系」應該念作xì,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在「解鈴系鈴」這個典故里,「系」的意思是把鈴鐺用繩索栓起來,掛在老虎脖子上。

這件事之後法燈深得法眼禪師的賞識,後來在法眼禪師座下作維那(寺廟中統攝僧眾統管禪堂的主要負責人),協助法眼開創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法燈禪師不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學方面還有很深的造詣。他比較著名的作品有《古鏡歌》三首,其中在第三首中寫道:時人不識古鏡,盡道本來清淨。只看清淨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圓或短或長,若有纖豪俱病。勸君不如打破,鏡去瑕消可瑩。由此不難看出法燈在佛學和文學方面的造詣。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