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青苔鼠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苔鼠又名金苔鼠,是鰍科脊索動物門魚類,魚體細長,呈側扁狀。身體最高處在胸鰭起點垂直上方,向前急劇下斜,向後較平直,頭長,側扁。青苔鼠魚是食性雜食性魚類,飼養較容易,適合生長在水質乾淨的環境中。

青苔鼠魚又名馬頭鰍,屬於雜食性魚類,並且飼養難度不大,但是青苔鼠魚喜歡乾淨水質,所以飼養時應注意。青苔鼠魚喜歡棲息在水溫23~27℃的中國西雙版納(瀾滄江下游江段)、泰國等地。[1]

簡介

學 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

又 名:雙孔鯉、雙孔魚、食藻魚

英文名:Biforated carp,

Double gallopening carp

原產地:瀾滄江水系和湄公河水系

體 長:10~15cm

適宜水溫:22~28℃

體呈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部 圓。頭寬大,略平扁。吻鈍圓,背面 具一弧形凹陷。口小,下位,吸盤 狀。眼較小,位於頭後部。有鰓孔 二對。無咽齒及須。體背部灰黑 色,腹部白色,背部和體側各有 8~9個黑斑,有時成2行。叉形尾 鰭具點狀條紋,其餘各鰭灰色。

雙孔魚屬僅在中印半島有二 三種,在我國只有1種,屬二級保 護動物。

形態特徵

青苔鼠學名:Acantopsis choirornchos,別名泰國食苔魚金苔鼠、吻前端略尖、馬頭鰍眼上位,腹視不可見,明顯位於頭的後半部。口下位,上唇邊緣有發達而稀疏的突起,側端連於口角須的基部。唇後溝根深。須3對,吻須2對,口角須1對。背鰭外緣微凸;胸鰭左右基部緊*在一起;腹鰭短小,左右基部緊靠;臀鰭短;尾鰭深凹。體被細鱗,頭部無鱗。側線走向平直,沿側線有十餘個小黑斑,背部正中隱約可見橫跨的數個棕色大斑。吻端至眼前緣有兩黑色縱條紋,各鰭淺棕色,無斑。體長可達180毫米。

生活習性

青苔鼠又名金苔鼠,是鰍科脊索動物門魚類,魚體細長,呈側扁狀。身體最高處在胸鰭起點垂直上方,向前急劇下斜,向後較平直,頭長,側扁。青苔鼠魚是食性雜食性魚類,飼養較容易,適合生長在水質乾淨的環境中。

棲息環境

青苔鼠,棲息生長在水溫23~27℃的中國西雙版納(瀾滄江下游江段)、泰國等地食性。生活於江邊砂底淺灘流水回緩之處,依靠斜向下方的吸盤狀口部,吸貼於水草岩石等物而徐徐移動,同時醞食青苔或剩餘的食物以清除水族箱的廢物。最適水溫23~28度。

食物

食性雜食,飼養容易,適合乾淨水質。水草玩家要注意,剛剛栽植的水草,或者是泥沙不夠厚(低於5cm)最好別選擇青苔鼠,因為他會跟同類爭地盤,他會把水草翻掉。青苔鼠很怕缺氧,它們缺氧後不是浮上來,而是在水裡悶死。由於成年後性情粗暴,有時會吃小魚或攻擊大魚,需要注意。

養殖方式

青苔鼠繁殖較難。在水族箱中鋪砂,並多栽植些水草。選擇成熟的雌雄魚作親魚,將一尾雌魚先放人準備好的水族箱中,待雌魚習慣新環境後再放人1~3尾雄魚,在早晨或黃昏產卵,雌魚先將雄魚射出的精液用口含着送到水草葉面或岩石上,並讓其粘貼上,然後雌魚再產卵使其受精。產卵後將親魚移走,只留下卵在水族箱中,請微微充氧,經1~3天孵化成仔魚。仔魚在箱底爬行覓食,可供給水蚤或人工仔魚配合餌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