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衛漁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衛漁港

圖片來自blogspot

西衛漁港(Sai-uē Hû-káng),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主管單位為澎湖縣政府,位處澎湖本島北岸內側的灣澳內[1],屬第二類漁港。西衛漁港碼頭朝東開口,與安宅漁港東西遙望相對。

介紹

澎湖縣馬公市「西衛」之名可上溯至明鄭東寧王國時期,鄭成功為攻佔臺灣,登陸澎湖之後在媽宮港區設「娘媽宮安撫司」,又任命楊祖、林福、張在三名部將等分別在媽宮港後方的部署「東衛」、「中衛」、「西衛」三個防守據點。康熙23年(1684年)大清帝國領有臺灣和澎湖[2],行政區域大致延續舊有稱謂,西衛之名遂得以保留迄今。

西衛漁港動工始於民國77年至85年(1988年-1996年),肇因於「第二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使用經費新台幣3127萬元。民國86年至89年(1997年-2000年)的「第三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則耗費新台幣2300萬元。根據2005年出版的《續修澎湖縣志.財政志》資料,澎湖縣政府總共編列新台幣5427萬用以建設西衛漁港。

1996年的西衛漁港計有約1.6 公頃的泊地,碼頭約三百三十餘公尺,突堤碼頭則長度為91公尺,其淺灘泊區約1.1公頃,由於西衛漁港造價較高,漁港的設施也較附近重光漁港安宅漁港完善,遂有提供較大型漁船停泊避風之功用。西衛漁港在春季的漁獲以丁香魚為主,由於陸上漁業設施仍嫌不足,漁獲多送至馬公港運銷。

西衛漁港現行台灣的漁港法屬於「第二類漁港」,而在民國95年(2006年)1月27日之前的漁港法舊制中[3],屬於供地方性使用的「第三類漁港」。

參考文獻

  1. 〈西衛漁港〉. 台灣漁業聯盟商機網 (Chinese (Taiwan)). 
  2. 許, 雪姬. 〈清領時期總論〉.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10-03-30 (Chinese (Taiwan)). 
  3. 〈漁港/簡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