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湖秋柳(葉青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湖秋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西湖秋柳》中國當代作家葉青才的散文。

作品欣賞

西湖秋柳

去年農曆九月的最後一天正好趕上霜降,而我這天在江南,江南無霜。

在涇縣開往桐廬的車上,我們一邊談論職業教育的話題,一邊觀賞沿途的柳樹。這到底是江南的柳,綠得早,枯得遲。富春江兩岸,柳絲在雨中斜斜地織着,織出一條無盡頭的緞帶。那柳若入得詞里,怕都是柳屯田的婉約古韻了。隔座的小秦問我:「柳浪聞鶯是哪裡的風景?」我答得模稜兩可:你要是看近處的景,馬上即可在西湖欣賞「柳浪聞鶯」;你若是神遊的話,到北京圓明園,那兒也有一處「柳浪聞鶯」。

其實,圓明園的「柳浪聞鶯」,我根本就沒去過,只是聽去過的人談起。試想,北方已近初冬時節的柳,即使成片地綠着,也早讓寒風冷露肆虐得差不多了。在我們皖西南,秋柳就已經呈現出衰敗景象,於早晚的冷風中,瑟瑟地,已然自顧不暇了。

巧得很,學校的領導說,既然到了桐廬,何不再去杭州西湖走走,何況那裡的一所職業學院已跟我們建立了聯誼關係。於是換車,去了杭州

杭州的天氣一下子放晴了,中午的陽光熱烈奔放,叫人心裡也敞亮了許多。沿着西湖東南岸信步閒遊,三三兩兩一起或照相,或賞景,或買點小紀念品,不多時真地走到了柳浪聞鶯公園。

公園導視牌告訴遊客,這裡的柳有垂柳、獅柳、醉柳和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園中主景區辟聞鶯館,旁側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只是眼下正是深秋,「煙花三月鶯聲清麗」只能在想象中享受。然而,西湖柳仍是綠意婆娑,萬縷千絲未枯一莖,黛髻柳眉不損一顰。行人駐足,無不驚嘆:這柳,難道就沒有想到要回家一趟嗎?

於是想到前賢王士禎有詩云: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他是在早晨觀看秋柳並借隋柳感喟時移世易繁華不再。在這裡,尋不到一點兒風流湮滅的蹤跡,有的只是青春永駐風華絕代的亮相。別看一株獅柳已經千兒八百年紀,欹側湖邊,臨波而立,卻抖擻着滿身精神,一枝一條,一梗一葉,在中午的陽光下越發顯得生機盎然,似乎讓公園裡其他的樹都做了鮮明的陪襯。說來你也許不信,我是不太喜歡楓樹的,尤其是晚秋的紅楓,並不是單單因為它紅而發紫,紫而變褐,終難保全晚節,而是那紅色跟深秋的色彩與氣氛多有不諧,一如一個愣頭青突兀走紅,且把大紅大紫的照片豎立在最惹眼的地方,實在叫人覷着不舒服。由是,我覺得在這樣的季節,能夠與秋天神通的,除了松柏樟桂,剩下的可就算得這柳了。

愛柳,於我還有另外一重感情,因為它是能夠引起秋思或鄉愁的一個意象。

李商隱寫秋柳,先從春柳寫起,把它譬喻為舞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後面再寫「已帶斜陽又帶蟬」的蕭瑟淒寒的況味,怎能不拂動遊子的思鄉之情或詩客的羈旅之憂呢?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遊子,只是他要麼躑躅在人生或命運的曲徑上,要麼馳騁在事業或愛情的坦途上。能早早地來,又遲遲地歸,就只有柳了,於人,又有多少能夠得此天賜的福分。秋柳,分明是一種世間形跡的寫照。

甚至我想,白居易「綠楊陰裏白沙堤」的綠楊也是這柳,只是到了深秋,綠楊陰更深更濃更密緻了。我們沿着白堤向東走,到了斷橋。西湖三面環山,白堤在中段,成為遊客必經的一處勝景,許多人都以為白堤是白居易主持所築,我們一行中還有人為此爭執起來了。其實,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確在錢塘門外以北的石涵塘修堤蓄水,灌溉農田,但那叫白公堤,今已不復存在。而今的白沙堤只是名存實亡,因為瀝青馬路早將白沙覆蓋,這有湖柳為證。白居易《曲江憶李十一》一詩中寫「李君歿後共誰游?柳岸荷亭兩度秋。獨繞曲江行一匝,依前還立水邊愁」,讓我想到了人事更易的應景之愁。我不清楚李十一和白公的關係,卻從「依前還立水邊愁」的意象想出能把柳樹立成水邊之愁的替身,白公一定是將這位老朋友銘刻在心了。

西湖柳可看的特點還多,比如它的滄桑歷史,它的凌波姿態,它的一顰一蹙,甚至人工給它安上去的鐵絲鳥窩,夜晚亮起來的五彩燈珠……我專注於它凝聚的深綠,感覺到人在暮秋的另一種況味,或者說人在江南的一種觸動。

西湖柳,一株株朝我走來。一大把年紀,卻不顯老邁;綠須飄然,正有了幾分仙風道骨。西湖倘若少了這柳,該是如何的落寞;西湖的秋天如果逢上柳葉飄零、禿條迎風,又該是何等的令人掃興?不虛此行了,看到西湖秋柳一如春之葳蕤,一如夏之蓊鬱,自信人過中年,不必紅紫,更不必頹靡,仍如岸柳這般青蔥着,瀟灑着,傲立着,自當一種得趣的活法。

在柳浪聞鶯景點留影的人那麼多,不就是衝着那一園晚秋的綠意麼? [1]

作者簡介

葉青才,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高中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