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遊記(第40集)

《西遊記》是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改編自吳承恩神話題材小說《西遊記》,由張紀中擔任總製片人,張建亞擔任導演,吳樾、聶遠、臧金生、徐錦江領銜主演的魔幻古裝神話劇。

該劇講述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在取西經途中,屢遇妖魔鬼怪,四人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經之旅。

該劇已於2011年7月28日在南方影視頻道首播。

2012年1月30日在浙江衛視、東方衛視、天津衛視、雲南衛視播出。

  • 中文名 西遊記
  • 外文名 Journey To the West
  • 其它譯名 張紀中版西遊記
  • 出品時間 2011年
  • 出品公司 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發行公司 北京盛世驕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首播時間 2011年7月28日
  • 導 演 張建亞、趙箭、黃祖權
  • 編 劇 高大庸、劉毅、郎雪楓、黃永輝
  • 主 演 吳樾,聶遠,臧金生徐錦江王九勝,劉濤,張檬
  • 集 數 60集
  • 每集長度 45分鐘
  • 類 型 古裝、魔幻、神話
  • 上映時間 2012年1月30日
  • 製片人 趙保明鹿鈺王洋
  • 在線播放平台愛奇藝、樂視網、優酷

目錄

劇情簡介

唐玄奘經菩薩指點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經。途中路經五行山收得齊天大聖為徒取名孫悟空,繼而在高老莊又遇到了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的豬八戒。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淨,至此唐僧帶着三個徒弟歷經千難萬險,八十一難,最終來到靈山,玄奘在凌雲渡放下了肉身,終於取回了真經,回到大唐長安,把大乘佛法廣宣流布……而一路勇敢無畏的孫悟空也成為鬥戰勝佛,八戒、沙僧、白龍馬分別成為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馬……功德圓滿。

第40集

眾天神要降服牛魔王和鐵扇公主之時,悟空念舊情,上前勸說,於是托塔李天王收了二人的法力,繞了二人性命,悟空用芭蕉扇扇滅了火焰山的火,又扇了七七四十九下,除了火焰山的火根,見打回人身的牛魔王與鐵扇公主消了惡念,師徒四人繼續趕路。祭賽國,見國內聖僧均被鐵鏈鎖住,甚是疑惑,上前詢問,原來,祭賽國中有一寺院名曰金光寺,寺內有一寶塔,內有一舍利子,常年散發金光,此國因有神光保佑,可以不用向上級進貢,一年前舍利被偷,國王指認是寺內和尚所偷,將寺內和尚逮捕,每日拷打。當晚,玄奘為表佛心打算也掃寶塔,於是悟空和玄奘夜訪寶塔,玄奘正打掃時悟空嗅到塔頂有妖氣,略施小計,降了妖怪,原來是萬聖龍王偷了舍利,知悟空厲害,特派手下到寶塔看守,以防疏忽。翌日,宮殿之上,妖怪為保性命,道出萬聖龍王的女婿九頭怪是真兇,國王未見到舍利,誤認為玄奘等人欺騙自己,認為玄奘等人與金光寺和尚串通一氣,為得真相,以示清白,悟空、八戒來到龍宮,派擒來的妖怪前去稟報,讓九頭怪交出舍利。九頭怪見萬聖龍王責怪自己惹事,惱羞成怒,親自和悟空過招,「九頭怪」仗着自己眼睛比悟空多,趁機偷襲悟空,悟空神通廣大,避開了偷襲,「九頭怪」見悟空不是等閒之輩,大施法術,變成九個腦袋的大鳥!

幕後花絮

戲裡:「三昧真火」來真的

拍攝三味真火的戲份時,劇組直接把煤氣管往空中噴同時點燃,就出現紅孩兒噴出的火龍效果,還好劇組會提前做好安全措施,正面對着火龍的時候,在我面前有一面玻璃擋着,但因為跟火焰很近,還是會有非常灼熱的感覺。

戲外:另類招數收服紅孩兒

因為大戰紅孩兒的大部分演員都是小朋友,原本就特別喜歡小孩的吳樾簡直成了孩子王,他的那些「小哥們兒」都愛圍着他問東問西,而他「收服人心」的方式也很另類——以身作則。

創作背景

張紀中版《西遊記》是通過吳承恩著作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

張紀中表示新版《西遊記》會打破原來模式,他計劃拍攝50集,在劇情上會尊重原著。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會突破原有的樣子。舊版《西遊記》的人物形象都是根據戲劇形象改編的。他在認真研究了原著之後,他相信經受了許多磨難的孫悟空,其相貌應該也有所變化才更加合理。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後,是一隻猴子,然後孫悟空去學藝,後與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成佛。張紀中認為,孫悟空的外表在這個過程里應該有些變化,這樣才更加尊重原著。

後期製作

新版《西遊記》在拍攝上自然強調的是技術,比起老版《西遊記》,「魔幻」色彩更突出。「張紀中表示該劇拍攝成本總計1.32億元,出品方慈文傳媒的投資大半都貢獻給了特技班底,總共由15家特技公司聯手製作,每一集45分鐘都有至少300個特技鏡頭,超過總鏡頭數的一半……[1]

劇集評價

從孫悟空誕生的那一刻起,張紀中版的《西遊記》就呈現出了它的特效優勢,儘管對此觀眾褒貶不一,但不得不承認國際化的化妝水平和特效團隊給它注入了新鮮血液和製作理念,更生動地渲染了《西遊記》原著中占據多半邊天的「神話」色彩。

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中的內容,也並沒有像央視版《西遊記》那樣一集爭取講完一個故事,而把這部帶有明顯章節化的小說串成了一部相對整體的完整故事,看着也更像電視連續劇。

張版《西遊記》設定了一個龐大的人物圈子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但也都想方設法給了每一個人物完整的身世和履歷,讓觀眾清楚地看到了個人在這一龐大的人脈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在天兵大戰花果山那一集,講出了人性的內在的醜惡本質和孫悟空「單純」的力量。張紀中故事講得夠伸展,在對白中儘量保留文言文,也適當添加了具有穿越意義的幽默。這讓它既有原著的厚重感,又有時代感。張版《西遊記》相對央視版《西遊記》少了幾分「喜感」,更正式地講述了宏大的人生歷練過程,而這種歷練恰恰也是吳承恩原著中不可忽略的內容,是「喜感」所不能代替的。

當然,張版《西遊記》也有它的硬傷:新「面具」僵化了演員們的面部表情,演員們的眼睛成了特寫鏡頭中唯一能夠傳神的窗口;對白還不夠精練,多少讓觀眾心生倦意。但它的參照物不應該是1986年央視版的《西遊記》,而應該是吳承恩的原著。[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