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晉的都城是哪裡

西晉都城

來自網絡的圖片

西晉的都城是哪裡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統一王朝,首都洛陽。從晉武帝建國開始,傳四帝,國祚51年,與後來的東晉合稱晉朝。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1]

三國末期,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二子都是曹魏權臣。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晉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中國。據現代學者推測,永康元年中國人口恢復至3500萬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晉時期面臨的外部局勢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占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政風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3年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次年,皇族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後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後,為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量。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馬炎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羊祜坐鎮荊州後,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石城相距最近,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於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 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一步步趨向晉軍。

司馬炎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發動滅吳之戰,20萬晉軍直撲東吳,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餘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占了建業。孫皓出降,孫吳滅亡。

由於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後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併入晉國版圖。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了。司馬炎統一了全國,結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