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施詩·雲霞出沒群峰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施詩·雲霞出沒群峰外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西施詩·雲霞出沒群峰外

創作年代:春秋戰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西施

西施詩·雲霞出沒群峰外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作品之一。

西施,本名施夷光,出生于越國句無苧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苧蘿村)[1],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她自幼隨母在江邊浣紗,故又稱「浣紗女」。吳國戰爭結束後跟隨越王勾踐,後被范蠡獻於吳王,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

正文

雲霞出沒群峰外,鷗鳥浮沈一水間。

一自越兵齊振地,夢魂不到虎丘山。[2]

作者簡介

西施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云:諸暨苧蘿山,有西施浣紗西浣紗石。

輿地誌》、《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歷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艷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1] 」,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3]

作者生平

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苧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國苧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苧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與范蠡設計:「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苧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準備獻給吳王夫差。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

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