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方繪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方繪畫以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為主。

發展

原始時代

在人類最早的的繪畫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期的藝術持續約有一萬年之久,幾乎所有的圖畫都集中在舊石器時代最後5000年裡,即距今1.7萬年到1.2萬年的嗎格德林文化時期,這些被繪製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圖畫,氣勢恢弘,栩栩如生,堪稱自然主義傑作。法國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壁畫,是其傑出代表。

古希臘羅馬

如果沒有希臘的藝術和科學,沒有奴隸制就沒有羅馬帝國;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也就沒有現今的歐洲(恩格斯)。由於戰爭與自然原因,沒有留下純粹的希臘繪畫,唯一的材料來自於「希臘瓶畫」,希臘藝術的兩種追求,一是真實再現,一是優雅和諧。而對羅馬繪畫的了解主要來自於龐培古城

中世紀

在中世紀(476—15世紀)的漫長時期,處於古典文明的結束與復興之間。很多人認為中世紀藝術怪誕、迷惑,甚至貶為醜惡,也有人認為此間藝術豐富,反映出了東方文化,希臘羅馬文化及蠻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紀基督教占主要地位,於是圖畫也為之服務。

文藝復興

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地,14-15世紀早期畫家喬托、馬薩喬等把人文思想與對自然的逼真描繪結合,雖還具呆板僵硬痕跡,卻顯出了與中世紀不同的現實主義風格。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畫家們再真實與幽雅方面達到了同意,有了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菲爾「盛期三傑」。提香、喬爾達內等威尼斯畫派畫家注重光與影的表現,追求享樂主義的情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20-1590年的手法主義畫家不關心作品內容的表達,而對形式因素予以極大的熱情,熱衷於表現扭曲的體態、奇特的透視和絢麗的色彩,反映出與文藝復興的古典審美精神相異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蘭、德國、法國的文藝復興繪畫也把意大利風格與本土傳統融合,創出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17—18世紀

17世紀的西方繪畫又開創了一個生氣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蘭德斯、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為代表。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型:一.巴洛克:強烈的動勢、戲劇性、光影對比及空間幻覺等特點;二.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形式和類型的表現,忽視藝術家的靈性、感性與情趣的表達;三.寫實主義:拒絕遵循古典藝術的規範以及「理想美」,也不願意對自然進行美化,即忠實地描繪自然。18世紀的西方繪畫,洛可可風格興盛一時。與此同時,寫實主義也得到發展。

19世紀

此時法國繪畫在歐洲起着主導性作用。法國繪畫的發展大致分為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等階段。

20世紀

此時出現了眾多現代主義的思潮,在藝術理論與觀念上與傳統繪畫分道揚鑣。現代主義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強調藝術的純粹性及繪畫語言自身的價值,他們排斥功利性,對描述性和再現性的因素也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組織畫面結構,表達內在情感,營造神秘夢境。其主要流派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巴黎畫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維也納分離派、風格主義、達達主義、形而上畫派、超現實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譜藝術、光效應、新超現實主義、超級寫實主義。

歷史

西方繪畫史說穿了,就是打碎三偽藝術,逆三偽藝術而求真的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反三偽藝術,打碎三偽藝術,將三偽藝術跑進歷史的垃圾堆,此舉奠定了如今世界主流藝術的主弦律,然後就是求真相的過程。藝術的本質就是書寫真相,三偽藝術因為缺乏真相,所以成為糟粕,拓寫真相,是藝術家孜孜不倦營求的事。

古代繪畫

《左傳》總結古代人的生活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就是國家的大事有兩件,祭祀和戰爭。上古繪畫主要表現兩個主題,敬神和戰爭,包括狩獵等,更多的神是當時人民的圖騰,有很多圖騰是自然界存在的事物,比如狼、虎、鷹、馬等。這個時期的繪畫重點書寫各種事物的神性和靈性。抽象簡潔的線條適合表現原始人內心那種質樸的敬畏和神秘感。西方古代藝術史中經常提到的有兩塊,一是古埃及,一是古希臘羅馬——都是「畫各種神」。

中世紀繪畫

中世紀十分黑暗,基督教的政教合一,通過行政手段霸占藝術話語權,搞官方藝術,把一些藝術愛好者集中起來,形成藝術工廠,成批、海量、機器化生產繪畫,說穿了,就是搞三偽藝術,應該說絕大部分是三偽藝術。中世紀所有的藝術奴工只能畫一個主題:上帝。藝術話語權被官方把控,畫家必須按照基督官方對生活的解釋來畫,官方說生活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畫家不能有個人的理解,畫家被奴役為繪畫奴工,他們通過教堂的窗戶和牆壁作為選稿展覽的唯一發表場所,所以如果你看到這種目光呆滯,面無表情的撲克臉,一般就是中世紀「展覽體」、「窗戶體」和「報刊體」的東西了。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中世紀的枯燥持續了一千多年,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復興的是古希臘羅馬藝術。文藝復興要反抗的是中世紀枯燥的繪畫,其實反的是三偽藝術。文藝復興發現的真相就是:神就是人。他們畫神,但是畫神是為了表現人,表面上畫的還是神,但實際上畫的是人情味。繪畫開始大面積接觸古希臘羅馬那豐富多彩的肉體生活。*[1]

特點於區別

中西畫各自特點

西方畫是形象藝術,是用透視的理念、素描的技法、寫實的造型手段,多用排筆和油彩顏料通過反覆疊加的方法來作畫的。強調的是三維空間的形象塑造,追求的是視覺的快感,重視的是視覺感染力和形式美。 中國畫是意象藝術,是用不是寫實也不是抽象的「似與不似」、」不似則似」 的高度內含和豐富的筆墨結構塑造出來的。 中國畫不同於西方畫,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 中國畫源於大自然又高於自然,透過具象,聚於意象又結合畫家的心境和意境,是一個高境界的意象藝術。中國畫視大自然為天地,天地視為宇宙,它不但塑造大自然的意象,也表達了畫家對天地炎黃的感受。為此中國畫不強調和注重某一自然景觀的寫實,而是根據畫家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特徵,進行提練、概括出筆墨的形態,再通過有機的排列、組合、對比和浸透,形成生動韻律和節奏的意象來塑造畫面的形象,這才是中國畫的意象藝術。
  2. 筆墨是傳統中國畫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是繪畫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現的載體。筆墨的具象因素,它具備造型功能;筆墨的抽象因素,使它能游離於形象之外抽化於形式因素而總結規律傳承下來為後人學習和利用。而筆墨的強烈表現性即是畫家自我個性的表現、情感的發揮。
  3. 筆和墨是構成中國畫的基本特徵的統一-體的兩個方面,是互相聯繫又不可分割的,中國畫主要靠墨色和線條的變化來作畫的,筆墨為主,色為輔的繪畫藝術。
  4. 中國畫的觀察方法,素有"遣貌傳神」的特點,不追求自然屬性的完整而致力於主觀精神的傳達,巧妙地利用留白,增加虛擬聯想空間,形成可視物象的外延,加強畫面的意境。
  5. 中國傳統畫的意境和氣韻是中國畫審美意識最高的形態,它的形成和創造有賴於筆墨結構和形態。意境的「意「:是畫家的意,是畫家的主觀,"境」 是自然世界的客觀,是畫家要面對的取材客觀,"意境 "是主客觀的結合,是造化與心緣的結合,它是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製造出來具有客觀世界內含的主觀世界。另外,「韻」 乃是中國畫最突出的個性所在,氣韻是由筆墨而生,而骨法用筆又是生動氣韻的技術過程,「氣韻生動」 是骨法用筆的終極目標,氣韻或取園渾而雄壯者:或取順快而流暢者;用筆不痴不弱,用墨濃淡相宜,乾濕得當,不滯不枯等。只有以充滿「韻味」的筆墨,才能呈現出音樂般的生命節奏,韻律體現超群拔俗的雅逸風度,畜含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意蘊和個性氣質。

中西畫的共性與聯繫

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風景畫,兩者的共性是:無論西方的寫實與中方的寫意,都源於自然、崇高自然,只不過西方畫重原始真貌的寫實,而中國畫從原始真貌中畫家作了提煉和升華加入了畫家的心境和意境。其實無論中畫和西畫都醞育了透現的基本論理,西方畫以透視、素描來塑造物體的形象,中國 畫中的「六遠法」山論理念及"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人無目」、」遠樹無枝」等繪畫心法也都說明中國畫也醞育透視理念和技法,又如《清明上河圖》中的房、船等的繪畫過程中都運用了素描的技法,而且在圖中還應用散點透視的原理把隱身於某些景物的後面的景點顯露出來等等,這些例舉都說明中西畫之間有着內在的聯繫並不是互相排斥的。三中西畫的區別至於中西畫之區別,以上所述中國畫的特點中已明確顯露,因為這些特點都是西畫所不具備的。除此以外,中國對藝術價值的評審標準不像西方畫強調三維空間的層次和形象塑造,而是格調上的「層次」如:「精品」"神品」"逸品」等。另外,中國山水畫和西方的風景畫的不同,最核心的還是繪畫的價值觀有極大的區別,西方追求的是視覺和聽覺的快感,重視的是形式美。而中國畫追求的不但是形式美,而且追求畫家的心靈美,這也是東方藝術獨特的精神。*[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