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抵陰底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位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西南部,距市中心51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地跨東經105°至150°14′,北緯27°04′-27°10′之間。東抵田壩鎮,西與赫章縣隔河相望,南與納雍縣野雞河一衣帶水,北靠撒拉溪鎮,東北與千溪鄉接壤,西北與楊家灣鎮毗鄰。野雞河(六衝河)自西向東經馬場、對河、先鋒和高潮4個村奔騰而去。[1]

地名由來

因境內居住的大多是彝族,陰底的彝族譯音是「倚底奪」(出水的壩子),故名陰底。

政區沿革

1952年陰底建立十三區人民政府,陰底公社於1954年建村辦初級社,1956年進入高級社,l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命名為紅旗公社,後以駐地命名為陰底公社。1992年底撤區並鄉之前,陰底村、箐口村、高潮歸陰底鄉管轄;先鋒村、對河村、踏石朗村歸野雞彝族鄉管轄;大豐村、馬場村歸星秀田鄉管轄;紅星村、治中村、羅雄村歸治中彝族鄉管轄;路朗村歸大屯鄉管轄。1992年撤區並鄉後,原陰底鄉、野雞彝族鄉、星秀田鄉、治中彝族鄉由原陰底區管轄。1992年撤區並鄉之後,建立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人民政府。

農業經濟

陰底鄉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適宜種糧煙、植經果、養畜禽。全鄉總面積117.4平方千米,由漢、彝、苗、白、布依、仡佬等十多個民族組成,由8069戶、35023人口組成團結和睦的大家庭,其中少數民族戶數8140戶,人口8845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8.24%。全鄉轄12個村,154個村民組。耕地總面積26694畝,其中稻田1950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8畝。2006年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4866萬元,糧食總產量120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人均占有糧食350公斤。

特色產業

位於六衝河谷的陰底鄉馬場村,海拔1200米,氣候非常適合種植早熟的水果蔬菜。前幾年,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該村種植了"紅花桃"600畝,目前已開始進入豐產期。馬場紅花桃,系本地品種,成熟後外表呈粉紅色,其特點是口感好、核小、脫核, 一般6月中旬成熟上市。由於該村地處三縣交界,前些年交通不便,沒有引進任何工業企業,因此所產紅花桃符合綠色無公害要求。馬場村年產250噸紅花桃借道納雍羊場、維新進入畢節市場,甚至遠銷都勻、遵義、雲南鎮雄等地。在畢節市場上,同時期上市的桃子,馬場的紅花桃因口感好、脫核等優勢在價格上要比別的桃子高得多。現在,馬場的許多村民都把種莊稼改為種果樹,僅種果樹一項就年收入上萬元的科技示範戶有很多,村里成立了經果生產經營協會,對村民種植、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幫助指導。

隨着市場需求的增大,馬場村紅花桃的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2007年新增種植面積600畝,總面積已達1200畝。兩年後,馬場紅花桃的產量將比現在增加1倍以上。

教育狀況

陰底鄉現在最大的學校當屬陰底中學,老陰底中學坐落於陰底街旁邊,規模不大。於2003年經過市教育局的批准,正式修建新學校。新陰底中學規模宏大,耗資上百萬,是一所現代化的學校,設備齊全,教師水平高。現在校生有千人,20多個班級,每年考起市重點高中多人,已成為大家全市重點中學之一。

城鎮建設

在鞏固現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速度,織就本鄉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在現已建成的陰底集鎮街道的基礎上,新建陰底中學往陰底小學達陰底水廠的3000米新大街,搞好小城鎮建設。修築老窯上經公雞嶺止於水井丫口的公路,形成陰底鄉中心集鎮一環路。修築羅雄村八組至大豐村岩腳組、先鋒組九組至高潮村八組兩段公路,形成陰底二環路。修築高潮村二組至該村七組、高潮村七組至陰底村二十一組、路朗村十組至治中村七組、治中村七組至紅星村一組、紅星村八組至大豐村高山組、紅星村九組至馬場村夾岩組止於馬場村河邊組、馬場村學田組至對河村十五組、對河村二組至先鋒村七組八段公路,形成村村寨寨之間能暢通無阻的交通網絡。

工業發展

陰底鄉工業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十一五"時期,全鄉工業呈現出了又快又好發展態勢,增強了經濟發展活力。五年內共興辦煤礦企業1家。浙江瑞興煤業在陰底鄉羅雄、路朗兩村投資5000萬元興辦瑞興煤礦;成功組織當地農民興辦打砂廠五個。從此,陰底鄉躋身於有工礦企業鄉鎮之列。

旅遊產業

陰底鄉旅遊產業發展,興辦旅遊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大力挖掘開發本鄉別具一格的彝族、苗族、白族本土民風民俗民族文化資源,大力興辦山村民族旅遊業。以羅雄彝族民俗風情村建設為中心,重建羅雄安官爺府,建設官家大塘、開發官家溶洞,打造集休閒、娛樂、垂釣、飲食、彝族風情、彝人文化為一體的山村旅遊區;以對河大苗寨民俗風情村建設為中心,開發公雞山森林公園,打造集休閒、娛樂、賽馬、射弩、苗族風情、苗族文化為一體的山村旅遊區;以踏石朗梅子溝白族民俗風情村建設為中心,開發踏石朗博物大洞和陸家大樹林,打造集休閒、娛樂、溶洞、戲水、游泳、垂釣、飲食、白族風情為一體的山村旅遊區;以倚姿小總督府古城遺址開發為中心,重建小總督府及基礎附屬建築群,在民間尋訪彝王小總督慕德的遺物、傳說,揭開被民間神話了的慕德的神秘面紗,開發慕德古杉林資源,在古杉林中建黔西北彝族、苗族、白族小區,打造集休閒、娛樂、健身、餐飲、住宿、民族歌舞為一體的山村旅遊區;在黔中安全飲水樞紐工程湖畔修築環湖旅遊公路、文化廣場、賓館等,大力發展水上旅遊業;開發馬家坪萬畝森林公園、大豐石窟林場公園、馬場夾岩犀水洞及河谷風光、紅星田園風光、比支河摩岩樂園、七仙山石林公園等旅遊資源,打造陰底"三日游"精品,建成陰底"旅遊大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