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羊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山羊茅 |
中文學名:西山羊茅 拉丁學名:Festuca olgae (Regel) Krivotulenko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羊茅屬 |
西山羊茅(學名:Festuca olgae (Regel) Krivotulenko)是禾本科、銀穗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密叢型,鞘內分櫱。雌雄異株。稈直立,高可達80厘米,緊接花序下部被毛,基部為密集的黃色枯鞘所包藏,不撕裂成纖維狀。葉鞘平滑無毛;葉片窄線形,內卷或對摺。邊緣微粗糙,質硬,細長,頂生葉窄小。圓錐花序,較疏鬆;分枝近平滑,基部着生小穗;小穗含花,穎膜質,寬披針形,脈部較厚,外稃披針狀長圓形,背部平滑,邊緣寬膜質,基部被短毛或粗糙,先端尖,邊緣齒蝕狀;內稃沿脊微糙。子房退化;雌花子房先端密生茸毛,花葯小,敗育。6-8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新疆(若羌、拜城、沙灣、托里、葉城、和田、且末、策勒、塔什庫爾干)。生於高山灌叢間、高山草原,海拔1700-3600米。分布於俄羅斯、帕米爾、中亞、喜馬拉雅、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克什米爾地區。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生長習性
主要價值 [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2] 鬚根具砂套,生殖枝高40-65厘米。 [3] 密叢型,鞘內分櫱,雌雄異株。 [4] 稈平滑,基部具密集殘存的褐色葉鞘, [3] 直立,稈高40-80厘米,徑約1.5毫米,緊接花序下部被毛,基部為密集的黃色枯鞘所包藏,不撕裂成纖維狀。葉鞘平滑無毛;葉舌長0.5-1毫米;葉片窄線形,內卷或對摺。邊緣微粗糙,質硬,細長,基生葉長約30厘米,莖生葉長5-15厘米,寬1-3毫米,頂生葉窄小。 [4] 圓錐花序緊縮,具10-20枚小穗;穎膜質透明,外稃無芒,具貼生微毛, [3] 花序長6-8(-14)厘米,較疏鬆;分枝近平滑,長0.5-1.5厘米,基部着生小穗; [4] 小穗倒卵形,銀白色,含3-6小花,單性,雄蕊中有不育雌蕊, [3] 雌花中有不育雄蕊,長8-10(-12)毫米;穎膜質,寬披針形,脈部較厚,第一穎長3.5-4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4.5-5毫米,具3脈;外稃披針狀長圓形,長7-8毫米,背部平滑,邊緣寬膜質,基部被短毛或粗糙,先端尖,邊緣齒蝕狀;內稃沿脊微糙。雄花具3枚4-4.5毫米長之花葯,子房退化;雌花子房先端密生茸毛,花葯小,敗育。 [4] 穎果長4毫米。染色體2n=28。
生長環境
西山羊茅是一種冷旱型牧草, 生長在海拔2600-4600米的溝谷陽坡高寒草甸、高原山地高寒草原、河谷林緣草地。 [5] 成團叢狀,多生長在坡度大於15℃的陰坡、半陰坡。在中山、亞高山較平緩的地段或相類似的陽坡上,生長稀疏矮小。在崑崙山的中山帶、亞高山帶多成為高寒草原的重要優勢種之一,常與穗狀寒生羊茅、晚苔草、窄果蒿草等優勢植物組成崑崙山高寒草原的主要草地植被型。以西山羊茅為優勢種的草地型,季節特徵明顯,盛夏之際西山羊茅花穗在陽光照射和微風吹動下,閃射出波浪起伏的縷縷銀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的阿克陶(阿克塔什、恰爾隆鄉)、莎車(喀拉吐孜)、葉城(喬戈里峰、柯克亞鄉阿圖秀、蘇克皮亞、棋盤鄉、阿卡子達坂)、皮山(喀爾塔什、垴阿巴提鄉布瓊)、策勒(奴爾鄉亞門)、于田(普魯至火山區)、且末(阿羌鄉昆其布拉克)、若羌(阿爾金山);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有分布;喜馬拉雅山地區西部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西山羊茅葉層高20-30厘米,5月初開始萌發,6月開始抽穗,7月下旬結果,8月下旬成熟, [3] 花果期6-8月。 [4] 陰雨季節生長迅速旺盛。抗逆性強,在乾旱年份仍然正常生長。冷季殘存量多。
主要價值
西山羊茅適口性良好,抽穗前葉片嫩綠,各種家畜喜食,抽穗以後,葉片及莖稈較堅硬,家畜不願採食。對馬、綿羊、山羊的適口性春季為良等,夏季為中等,而冬季為優等。特別是氂牛全年喜食。在崑崙山山地缺乏高草型的割草地,西山羊茅成為貯備冬草的主要牧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