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殊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南文殊蘭 |
中文名稱:西南文殊蘭 拉丁學名:Crinum latifolium 科:石蒜科 屬:文殊蘭屬 種:西南文殊蘭種 |
西南文殊蘭為石蒜科文殊蘭屬的植物。多年生粗壯草本。根莖鱗莖狀。葉帶形,傘形花序有花數朵至十餘朵。
分布于越南、印度、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雲南等地,多生在河床及沙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信息
二名法:Crinum latifoliu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天門冬目
分布區域:越南、印度、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雲南等地。
形態
多年生粗壯草本。葉帶形,長70厘米或更長,寬3.5-6厘米或更寬。傘形花序有花數朵至10餘朵,下有佛焰苞狀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9厘米,小苞片多數,線形;花梗很短;花被近漏斗狀的高腳碟狀;花被管長約9厘米,常稍彎曲;花被裂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約7.5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短漸尖,白色,有紅暈;雄蕊6,花絲短於花被,花葯線形,長1.2-1.8厘米。花期6-8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河床、沙地上,村旁溝邊或山中水邊,人工栽培亦廣。
繁殖方法
文殊蘭原產亞洲熱帶,我國海南島有野生,性喜氣溫暖,空氣清新濕潤,高溫時節忌烈日暴曬,中、低溫時要求光照充足。生長適溫18℃至22℃,越冬室溫不得低於5℃。盆栽以腐殖質含量高、疏鬆肥沃、通透性能強的沙質培養土為宜。文殊蘭屬植物多分布於熱帶、亞熱帶的海岸地區,故較耐鹽鹼土壤。
文殊蘭通常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播種宜在採收後即播,基質用沙質培養土,保持20℃至25℃,約2周發芽,需養護3年至4年開花。由於在溫室盆栽條件下種子不易成熟,還有的種不結實,如紅花文殊蘭等,通常都以分株繁殖為主。於入春或晚秋結合翻盆換土操作,將母株周邊發生的吸芽分離,注意勿傷根系,另行栽培。吸芽大多不帶根系,需用素沙土或蛭石按照一般嫩枝扦插的方法操作,在溫暖疏蔭濕潤環境,約1個多月髮根。
扦插苗生根成活後,先用普通培養土栽入小花盆。栽苗不宜過淺,以不見鱗莖為度,以後逐年用加肥培養土,下墊一些碎蹄片或骨粉等長效肥,換上大盆養護。文殊蘭根系強大,植株生長迅速,生長期要求水肥充足,經常保持盆土及周圍環境溫潤,並防積澇,每兩周追施一次液肥。如盆土腐殖質含量高,宜施用複合化肥溶液,以保護環境清潔。秋後入室,在10℃左右休眠越冬,休眠期要控水禁肥。4月下旬出室,應放在防風避雨蔭棚下。家庭蒔養可放北向陽台或南向陽台後口,也可在室內長期陳設,注意空氣流通,防避煙塵污染,空調室內生長不良。
藥用價值
西南文殊蘭,中藥名。具有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跌打傷腫,骨折,關節痛,牙痛,惡瘡腫毒,痔瘡,帶狀皰疹,牛皮癬。
功能: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用於跌打傷腫,骨折,關節痛,牙痛,惡瘡腫毒,痔瘡,帶狀皰疹,牛皮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或炒熱敷。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注意事項:內服宜慎。
藥理作用:
1、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對脾淋巴細胞有顯著激活作用。
2、細胞毒性作用,文殊蘭的球莖溶於乙酸乙酯的部分具有顯著對抗肺癌細胞的細胞毒性。
3、降壓作用。
4、抗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毒,敷瘡,用酒糟或蜜糖捶葉敷患處。煲水洗外痔。」
臨床應用:治療皮膚潰瘍,跌打損傷,骨折,癰疽,頭痛和關節腫痛。
相關配伍:
1、治骨折:文殊蘭、玉枇杷各適量,搗爛外包。
2、治跌打傷痛:文殊蘭、酸咪咪、筋骨草各適量,搗爛外搽。
3、治下肢潰湯:文殊蘭葉適量,搗汁外搽。(1-3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碎,曬乾或鮮用。
藥材性狀:
葉片呈長條形,帶狀披針形,長30-60cm,有時可達1m,寬7-15cm,先端漸尖,邊緣微皺波狀,全緣;上、下表面光滑無毛,黃綠色平行脈,具橫行小脈,形成長方形小網絡脈。主脈向下方突起,斷面可見多數小孔裂隙。味微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