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麗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麗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位於南山區北部,東至西麗水庫大沙河與桃源街道相連;西至原特區管理線與寶安區新安街道毗鄰,南以北環大道、南海街道為界分別與南頭、粵海街道相接,北與寶安區石岩街道和龍華區龍華街道以陽台山為界,總面積約46.43平方千米。

清代,西麗地域為新安縣典史管屬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屬寶安縣沙河鄉。1983年10月17日設立西麗辦事處。1990年9月,屬南山區。

截至2017年,西麗街道常住人口27.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萬人。截至2020年6月,西麗街道下轄12個社區。

2007年,西麗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4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7.6%;銷售總額377.26億元,增長17.6%;出口交貨額251.16億元,增長18.74%;年產值規模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79個。 [1]

中文名: 西麗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地理位置: 南山區北部

面 積: 46.43 km²

下轄地區: 12個社區

政府駐地: 西麗街道留仙大道

電話區號: 0755

郵政區碼: 518052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27.6 萬(2017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深圳野生動物園、西麗湖、羊台山

火車站: 西麗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B

歷史沿革

清代,西麗地域為新安縣典史管屬地,有留仙洞、新圍村、西瀝村、下黃里、黃里西頭(客籍)黃里東頭、文岡村(今名文光)、茶岡村(今名茶光、三坑(客籍)、白芒村(客籍)。民國時期,地域初屬寶安縣第一區上沙河鄉,後屬第一區沙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第一區沙河鄉。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屬寶安縣沙河鄉。1951年,屬第一區新圍鄉、珠光鄉(部分)。1956年10月,屬南頭區沙河鄉。19583月,屬南頭鄉。是年9月,屬超英公社南頭生產管理區。1963年1月,屬南頭公社新圍大隊、白芒大隊、珠光大隊(部分)1975年8月,南頭公社分出石岩公社,屬南頭公社新圍大隊、珠光大隊(部分)和石岩公社白芒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南頭區南頭公社、龍華區石岩公社。1981年1月,白芒大隊劃歸南頭公社。是年8月,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10月17日設立西麗辦事處,隸深圳市南頭區。西麗辦事處自此建立。1990年9月南山區成立,西麗辦事處改稱西麗街道,隸南山區。2002年6月,析出西麗街道東部地區成立桃源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西麗街道下轄12個社區,即松坪山社區、曙光社區、西麗社區、留仙社區、新圍社區、麗城社區、麗湖社區、大勘社區、麻勘社區、白芒社區、牛成社區、陽光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麗街道位於深圳市西北部;東以大沙河為界與桃源街道相連,南以北環路、南海大道為界分別與粵海街道、南頭街道相連,西、北延伸到「二線關」外與寶安區接壤;區域面積46.43平方千米(其中西麗水庫面積2.78平方千米)。是南山區面積最大的街道。

地形地貌

西麗街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屬羊台山丘陵,中南部屬大沙河台地。轄區內有羊台山、西麗水庫。

人口

截至2017年,西麗街道常住人口27.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萬人。

經濟

西麗地域為農業耕作區,有耕地、魚塘、荔枝園、荒地等因地處羊台山區,水源缺乏。

1959年10月開始修建西瀝水庫,西瀝、西瀝向西上王里、下王里等4個村成為庫區,西瀝水庫建成後,地域內約有耕地333公頃,其中新圍大隊227公頃、白芒大隊106公頃,一直以種植水稻、花生、甘蔗、荔枝四種農作物為主,屬田多勞少地區。

1978年,有耕地330多公頃,其中,新圍大隊總收入37.94萬元,皆為農業收入。

1980年,西麗地域成為深圳經濟特區一部分,西瀝水庫度假村、九龍海關培訓基地先後入駐,開始零星徵用耕地:外來勞務人員前來興辦或承包種養場,同時引進一些小企業。1983年10月成立西麗辦事處時,全辦(含桃源)農業收入為153.52萬元,工業收入僅268萬元。1984年,辦事處根據西麗山地多的實際,提出「靠山吃山、吃山養山治窮致富」的思路,制定「以農促工,以工補農,工農並舉,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規劃,發動農民開荒種果、挖塘養魚、飼養禽畜,發展以家庭為基礎的商品生產,有外來種養場31個。到198年,開荒種果取得顯著成果,果樹面積從130多公頃增至336公頃,耕地面積因征地降至203公頃。是年,辦事處及各村大力興建廠房,共建40棟、6.94萬平方米,引進項目35個,實際投資5510萬元。1989年,南頭區在西麗創辦大型國有果場西麗果場,占地面積380多公頃,其中荔枝200公頃、芒果3公頃、龍眼33公頃。

1991年,建成廠房74棟,總建築面積131177平方米,投資3143.8萬元。是年,全辦(含桃源)工農業總產值為568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945萬元,占69.4%:農業產值1743萬元,占30.6%。1992年,進行農村城市化改革,原新圍、白芒、大、麻村的村辦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分別組建為麗新、百旺、大確、麻等股份合作公司,共有註冊資本4145萬元,股東1876人:同時,由轄區11個村辦企業(含桃源)和街道實業公司參股組成眾冠股份合作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至1993年,街道(含桃源)先後開發工業區8個,建廠房20多萬平方米,引進項目180多個,有企業178家,是年,深圳野生動物園、深圳市高等職業術學院(今深圳市職業技術學院東校區)入駐西麗街道。1994年,建成廠房17棟,總建築面積達4.8萬平方米,投資4282萬元是年,全街道(桃源)工農業總產值3.0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8億元,占91.8%;農業產值0.25億元,占8.2%1995年,市、區實施「同富裕工程」,麻硼、大白芒、牛成、留仙洞、官龍、王京坑等7個欠發達自然村(1994年末人均集體分配收入低於2000元),被列為「同富裕工程」的扶持對象街道辦事處緊抓契機,至年底,建有功能齊全的工業區21個,標準廠房及配套住房面積45萬平方米,工業企業236家,工業總產值3.5億元(含桃源。1997年,大硼、麻、白芒、塘朗(今屬桃源)4村合資註冊成立投資公司,開始建設和管理「同富裕工業城」,規劃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重點發展計算機、微電子、精細化工、生物工程等先進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成為西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至1999年,「同富裕工程」項目開發「同富裕」工業區16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多元,使西麗欠發達自然村走上快速發展之路。是年,全街道(含桃源)工農業總產值12.7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12.5億元。此期間,西麗(含桃源)街道發展大小花場80多家,花卉種植面積66公頃,年產銷各類花卉1000萬盤(株)以上,形成初具規模的花卉生產銷售基地。 2001年9月,實施第二期「同富裕工程」。經過3年建設,實施項目13個,總投資5025萬元,各欠發達自然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增長45%,居民人均集體分配收入提高42%。2003年9月,深圳市職業技術學院徵用土地126萬平方米,用作西校區建設。是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63億元。

西麗街道整體是以製造業為主,轄區內有麒麟山莊、麒麟山療養院、深圳野生動物園、西麗湖度假村、西麗水庫管理處和新創維公司、愛普生公司、奧林巴斯公司、海王藥業、十六冶深圳分公司、東部物業、大眾物業等大企業。

2007年,西麗街道實現工業總產值4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7.6%;銷售總額377.26億元,增長17.6%;出口交貨額251.16億元,增長18.74%;年產值規模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79個。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1978年前,西麗地域每年春節等傳統節日有些民間文化活動,其餘時間活動很少。

1982年,西雅廊歌舞廳開業,投資150萬港元,有樂隊、職業歌星,為深圳市有影響的歌舞廳。1988年4月,西麗辦事處文化站建立,為南頭區首家文化站。

1991年,文化站建立西麗業餘文藝演出隊,節假日深入居民區、軍營、工廠演出1992年10月起,西麗工業區開始舉辦「大家樂」活動,為青年勞務工提供自娛自樂的機會4年5月起,組織「西麗青年周末大家樂文藝演唱」活動,每周六舉行卡拉OK演唱,每周日放映電影,「大家樂」活動經常化。1994年6月,「大家樂」活動場地遷至新建的西麗工業區文體中心1樓,樓前廣場被稱為「大家樂」廣場,舞台亦被命名為「大家樂」舞台,常年開展社區「大家樂」活動1995年起,增加科普知識內容,每周六晚免費放映電影,每周日舉辦有獎科普問答晚會,平均每年開展科普活動38場(次),參加人數達20萬人次,免費放映電影35場(次),觀看人數18萬人次,參加活動的打工青年有時達萬人。西麗「大家樂」舞台聲名遠播,中央電視台1996年8月在焦點訪談》欄目予以專題介紹1997年,街道文化站室內活動場所(含影劇院,培訓廳、展覽廳、圖書室等)面積22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所面積2500平方米,有文化隊、少兒舞蹈隊、攝影隊等7支文化隊伍,被評為廣東省一級文化站。翌年,「大家樂」舞台成為全區第一家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10月,社區服務中心遷入珠光路麗珠花園2棟2樓,設有乒乓球室、桌球室、健身室、羽毛球室、棋牌室、籃球場和多功能廳,面積1520平方米,日均活動人數逾百人,是年,白芒社區圖書館建成達標圖書館,面積50平方米,藏書3000冊,深圳書城西麗書店開張,營業面積近500平方米,經營各類圖書4萬餘種,音像製品2000餘種,電腦軟件200餘種。

2000年起,「大家樂」舞台影響力日益擴大,每年開展各類活動100多場(次),參加人數50萬人(次)是年,西麗工業區因「大家樂」活動被團省委授予「青年文明社區」稱號,兩年後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2001年9月,西麗體育中心(在今桃源街道)正式啟用,並舉辦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2002年4月,街道被評為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2003年初,社區服務中心遷入留仙大道留仙樓,開設街道圖書館,面積150平方米,藏書2000冊建成白芒、大、新圍、官龍、九祥的、曙光等6家達標社區圖書館,9月,成立全省首家街道青年中心,設有組織發展、權益維護技能培文體活動和健康服務等部門,為本地青年和外來青工提供各類服務。至年底,全街道有文化體育活動中心14處6345平方米,健身房620平方米,棋牌室40個,乒乓球,桌球室21個,足球場7個,網球場9個,籃球場24個,露天體育場2個西麗街道文化古蹟有九祥的青銅時代山崗遺址,疊石山青銅時代山崗遺址,西麗高職院新石器時代山崗遺址白芒張統夫婦、白芒張氏宗,麻確老村建築群。

教育事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西麗地域有上沙河小學(始稱國民中正小學,今西麗小學)、白芒小學、大小學,70年代初,在牛成生產隊建立水成小學,後停辦。

1982年,建立麻小學,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1983年,有大,留洞、白芒、麻、新圍(今西麗小學)等小學5所,有大、白芒、麻、新圍幼兒園4所。1986年3月,設立西麗辦事處教育辦公室,創辦西麗中學,大小學新建3層教學樓,面積660平方米,大村劃山地給學校辦校辦農場,種有荔枝350株、柑1500多株,年收入逾萬元。

1992年2月,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西麗創辦。1995年,創辦西麗二中,松坪小學,創辦松坪山第一幼兒園,規模為9個班,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是全區第一所「國有民辦幼兒園:創辦紅太陽幼兒園:西麗中學改設為西職業技術學校1996年月,市委書記厲有為視察大小學,現場落實校園紅線劃定,原教學樓改造,經費來源等問題,9月,區委、區政府印發《關於加強西麗地區教育發展步伐的五項措施》,主要有:區四班子領導均聯繫一所學校,有計劃,分步驟辦好一至兩所骨幹示範學校,投資興建西麗二中學生宿舍,引進一批優秀骨千老師,街道辦事處設立西麗教育基金,從1997年起每年款10萬元作為專項經費,之後每年遞增1萬元。1998年,創辦上沙河小學,為公益民辦小學,解決外來勞務工子女入學問題,1992年到1998年6年間,區財政共為西麗(含桃源)教育投入1.1億元,1999年,創辦平麗幼兒園,西湖幼兒園,創辦茶光小學,為民辦學校,規模16個班。

2000年,創辦星海幼兒園。2002年,創辦眾冠幼兒園、海州幼兒園,深圳實驗學校在西麗街道設高中部。2003年,創辦百旺學校,為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18個班,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創辦西麗湖世紀星學校。至年底,全街道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9所。其中:中學3所,班級88個,學生3564人,校園占地面積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6萬平方米;小學5所,校園占地面積9.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8萬平方米,118個班,學生5369人:幼兒園1所,占地面積6300平方米,建築面積3170平方米,9個班,幼兒280人。有民辦中小學、幼兒園11所,其中中學2所、小學2所、幼兒園7所。

2007年,西麗街道轄區內有1所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3所中學(西麗二中、松坪中學、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6所小學(西麗小學、留仙小學、大磡小學、白芒小學、松坪小學、西麗二小)和1所幼兒園(西麗幼兒園)。

醫療衛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西麗地域內沒有醫療機構,農民生病去縣城南頭就醫。50年代建成1家衛生院,有2名~3名醫生。60年代中期,新圍大隊、白芒大隊辦起合作醫療站,各有1名赤腳醫生。

1985年9月,西麗醫院建成,為市一級綜合醫院。1991年,建立新圍、麻、大碼、白芒衛生站。

1997年,設立西麗街道健康服務所,定編7名1998年,建成白芒社康中心。1999年,建成大社康中心,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有醫務人員17人。

2000年,西麗醫院創辦院本部社康中心,建築面積260平方米,醫務人員5人。是年,白芒社康中心改建為麗山醫院2001年,西麗醫院遷至留仙大道西新址,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院院本部社康中心隨之遷入新址,建築面積為200平方米,醫務人員5人。在松坪山社區創辦東部友鑫門診部,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醫務人員5人。2002年創辦西麗社康中心,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醫務人員10人。麗山醫院因經營不善關閉。2003年,創辦松坪山社康中心,建築面積45平方米,醫務人員20人,病床6張。至年底,西麗街道有醫院1所(西麗醫院),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職工480人:有西麗醫院本部、大、西麗、松坪山社康中心4個,總建築面積1670平方米,醫務人員51人:有門診部1個(東部友鑫門診部)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醫務人員15人,病床5張。

街區建設

1980年,因西瀝水庫度假村入駐,鋪設西麗湖路,長1500米,寬25米。1983年,西(含桃源)有水泥路8公里,各類商業門店21間。1983年10月西麗辦事處建立,徵用新圍村石鼓灣土地6.7公頃,用於辦事處建設。1985年,在西麗中心地帶上沙河站,興建基礎設施50萬平方米,其中工廠18萬平方米,住宅26.5萬平方米中小學幼兒園2萬平方米、商業服務樓3萬平方米、行政管理樓0.2萬平方米、文化體育活動場所0.3萬平方米總投資8500萬元,其中辦事處機關單位及各村委會集資000萬元、征地費2450萬元國家撥款50萬元、貸款2000萬元。還鋪設沁園路,從西麗湖路至大村口,長2400米,寬15米1989年,鋪設水泥路30多公里,修橋10多座,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含桃源),總投資1500萬元。

1990年,全街道(含桃源)辦起商業網點6個,各類商業門店增加到315個。1992年,鋪設新光路,長600米,寬20米,該路漸成西麗第一條商業步行街。1993年,在中心區建立西麗商業文化中心面積約5000平方米,經營範圍包括影劇院、卡拉OK歌舞廳,超市、書店、餐廳,停車場等是年,麗苑一村、二村建成,均為集資房,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有樓房18棟。1995年,西麗街道7個村被列入市、區「同富裕工程」,街區建設加速,1996年1月,大沖水廠向西麗中心區開始供水,西麗中心區居民群眾用上自來水。6月,西麗火車站開通運營沙河西路中段、北段修通,成為西麗第一條城市道路。是年,麻確商業街建成,長500米,大工業一路建成,長1500米1998年,鋪設麗水路,從西麗湖路至西麗高爾夫球場、大王京坑路。1999年,建成首批商品房眾冠花園、麗苑閣,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有樓房11棟住宅455套,是年12月12日,從蛇口半島花園開往麻的公交小巴專線開通,西麗各農村城市化居委會全部開通公共交通。至1999年,「同富裕工程」項目全部建成,共58個,其中,有道路9條(王路、留寶路、小白芒村道路、麻南路、九祥嶺村道路、石新一新高路等)總長22公里,供水管線52公里,供水泵站6座,變壓器95台,排污管線20公里,排污泵站3座,興建學校2所,醫院1家。

2001年9月,市、區在西麗欠發達自然村實施第二期「同富裕工程」。經過3年努力,建成道路10條,總長28公里:供水項目2個,鋪設供水管線總長15公里,日增加供水量8000噸;建設排污項目1個其間,人人樂購物廣場正式開業,廣場集購物、飲食、娛樂、服務、休閒、文化於一體,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以大型超市為主,商品種類超過5萬種。2003年,西麗街道有住宅區(不含員工宿舍和農民自建房)16個,占地面積43.1萬平方米,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2.14萬平方米,有樓房210棟,住宅9189套。住宅區以微利房、城鄉集資房為主,房地產市場處於起步階段其中,商品性住宅區有眾冠花園、麗苑閣和金盛苑3個(南國麗城正在建設中)集資房12個,微利房1個,另有員工宿舍小區9個。

視頻

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舞蹈隊在全國大賽中表演《春天好運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