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襄陽護城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襄陽護城河
來自 酷知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襄陽護城河

別名: 華夏第一城池

行政區類別: 湖北省襄陽市

面積: 910000 m²

長度: 5060 m

襄陽護城河位於襄陽市襄城區,長5060米,最寬處達250米,平均寬度180米,面積91萬平方米,為亞洲最寬護城河。得益於此,襄陽城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

襄陽有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中國書法名城"等稱號。[1]

歷史記載

天下護城河,以襄陽護城河寬度為最。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襄陽護城河的平均寬度就超過了180米,最寬處達到250餘米,也正因為有護城河的庇護,襄陽城聲名顯赫,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

歷史上的襄陽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視襄陽為"恢復中原之基本"。後代史學家對襄陽的軍事戰略地位有這樣的總結 :"襄陽為楚北大郡……代為重鎮,故典午之東遷,趙宋之南渡,忠義之士,力爭上遊,必以襄陽為扼要;晉之平吳,元之伐宋,皆先取襄陽,為建瓴之勢。"(清·王萬芳《襄陽府志》)

歷史上,襄陽發生的有史料記載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共有200多次。從每次的戰局來看,襄陽的得失,直接關係到中原戰爭的全局。尤其是當中國歷史上出現南北政權對峙時,襄陽的戰略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

襄陽歷史上歷時最長、戰鬥最殘酷的一次戰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陽大戰。這場戰爭發生在公元1267年至公元至1273年,持續了6年之久。最後,樊城失守,襄陽失去依附,加之長期遭受圍困,城內物質匱乏,等待救援無望,守將呂文煥率部投降。

襄陽城失守後,南宋軍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公元1274年,元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於1276年攻下南宋都城臨安,並最終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其中,襄陽城高池深,是造成襄陽大戰之所以經歷這麼長時間的主要原因。

自古評價

襄陽,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游。1987年襄陽市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市域內現已查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00多處,有些文物古蹟堪稱世界之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魅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中國紅嘴相思鳥之鄉"、"中國書法名城"。金庸馮驥才等專家學者評價襄陽為"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牆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所以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詩句"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過"之說。自古也是商賈匯聚之地。古代詩人李白在《襄陽曲》一詩中寫道:"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堤。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 今天,這裡已成為內陸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汲取山水之精華",此番評價已經鐫刻在諸葛亮文化廣場的諸葛亮青銅塑像底座上。

景點典故

襄陽能走到今天,有兩個功不可沒的大功臣,它們就是護城河與古城牆

護城河很寬,平均寬度超過了180米。水是碧綠的,兩旁種滿了老柳樹。 老柳樹有着粗壯的樹幹,翠綠的葉子和青綠的河水互相襯托着,真是美不勝收。也許是最近經常下大雨的緣故吧,護城河的水位上漲了許多。說到這裡,使我不禁想起當年諸葛亮在護城河邊的城樓上撫琴彈奏,使用空城計逼退魏家兵的情景。歷盡滄桑的護城河水拍打着岸邊,它的微波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就象在演奏一首勝利的讚歌。

城牆守在河邊,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中國七大古城牆之首。它已經下崗了,只能讓後人讚嘆它的一生。或許現在的它,只是一個妝點城市的點綴品,但它的一生是值得回味的。千百年來,它陪伴着戰士們抵抗外敵、它堅守着襄陽古城、解放戰爭中它目睹了解放軍攻破敵人防線,解放襄陽城。

今天的城牆和護城河,已不再是昔日對付敵人的城防工事,它的美麗的身影,妝點着城市的風景,也在無聲的告訴後來的人們,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故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