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褒斜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褒斜道

褒斜道,古代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行,貫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稱斜谷路,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幹道路,全程249公里。

簡介

褒斜道在中國歷史上開鑿早、規模大、沿用時間長。棧道始建於戰國范雎相秦時期。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秦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即經此道,原來的谷道此時已開鑿成能通過大部隊和輜重的棧道了。公元前266年,范雎擔任秦國宰相後,決定創修褒斜棧道,大力發展秦同巴蜀之間的往來交通,最終「使天下皆畏秦」。此後,褒斜棧道一直是南北兵爭軍行和經濟、文化交流必行之道。《史記·貨殖列傳》載:「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當時已是「商旅聯槅,隱隱展展,冠帶交錯,方轅接軫」,蜀漢豐富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關中,長安三輔地區發達的文化流傳蜀漢,發展了南北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9年修建石門水庫,褒斜道石門石刻「石門十三品」搬遷市博物館內陳列保護。1975年,水庫大壩按設計高水位蓄水,棧道石門及將軍鋪、褒姒鋪、《棧道平歌》摩崖(即「八個碑」)等古蹟和棧道遺蹟都淹於水庫中。

評價

褒斜道開闢於史前時期。《華陽國志》引《蜀志》稱其始通於三皇五帝。《讀史方輿記要》稱:「褒斜之道,夏禹發之」。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有周文王「伐蜀」記載。後周幽王征伐褒國得美女褒姒。甲骨文記載周文王「伐蜀」雖未指明具體路線,但褒斜道的入口斜谷口就在周原以南,因此,周文王當和周幽王一樣,都是經褒斜道向陝南進軍。春秋時期,「秦文、(孝)[德]、繆居雍,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史記·貨殖列傳》),秦蜀間經褒斜道多有貿易往來。至秦昭襄王時期(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將褒斜道的山谷道路鑿築為棧道,使之「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成為戰國時期秦蜀間的交通幹道。[1]

參考文獻

  1. 褒斜道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