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管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被管蟲 |
中文學名:被管蟲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有顎亞門 |
被管蟲不是一類蟲子,是幾種蛾子的幼蟲。被管蟲用吐出的絲和細樹枝碎樹葉混在一起作成了一個紡錘形囊,不同的蛾子做的紡錘囊大小不一,幾毫米到三四厘米,一頭緊貼樹枝上,一頭掛着,它靠掙斷舊絲,吐新絲的方法,能使自己的囊子在樹枝上移動,不過不方便,也有的直接像蝸牛一樣背着囊子移動,吃東西時,蟲子從囊里伸出頭來。 [1]
《昆蟲記》里這樣描述:
被管蟲是春天來臨時可以推移這柴束一跳一跳行動的蟲。它只要受到 被管蟲(6張) 一點小小的驚動,就會本能地隱藏到這層殼裡去,而且一動也不動了。如果它是在蟄伏的狀態下,這就表示了它們不久就要變成蛾子了。
這些外衣形狀都是一個樣子的,真的很像一個紡錘,大約有一寸半那麼長。到了六月底的時候,雄性的幼蟲從它的殼裡跑出來了,它已經不再是什麼毛蟲了,而已經變成蛾子了。
等雌性被管蟲生下小幼蟲,就會給小幼蟲做衣服。不過這衣服內部的絲氈,並不很厚實,但能使它感到很舒服安逸。等到春天來臨以後,它可以利用閒暇的時間,加以改良,使它又厚又密,而且變得很柔軟。
被管蟲:衣冠齊整的毛蟲
在春天,只要有眼睛可以看的人,在舊牆與塵土飛揚的路上,總可以發現一種奇怪的東西。一捆小小的柴束,不知為什麼,在自己行動,一跳一跳地向前走。無生命的變成有生命;不會動的居然能動了。這個確實很稀奇。不過假使我們近前細看一下,我們就能解開這個謎。
在會動的柴束內,有一條很漂亮的毛蟲,身上飾有白與黑的條紋。大概它是在尋找食物,也許是找尋一個適當地點來化成蛾。它很怯儒地朝前急走,穿着樹枝的奇異衣服,完全把身體遮住,只有頭和生有六隻短足的前部露在外面。
當我將草匣的外層剝去,將它一片一片地磷,數有很多極細的枝幹。我曾數過,大概有八十多個。在外是裡面,從毛蟲的這一端到那一端,我又發現同樣的內衣同前後兩端顯露在外面的部分相同。內衣全由堅韌的性第成,用手拉都拉不斷。這是一層光滑的絲織物,內部是美麗的白色,外部褐色而有皺紋,有碎細的木屑散布在上面。
然後,我們將要看看毛蟲怎麼樣做成這件精巧的外衣了。外衣內外共有三層,有一定次序地疊在一起。第一層是極細的綾子,與毛蟲的皮膚直接接觸;第二層是碎木屑做成的混合物,用來保護絲,並使之強韌;最後一層是重疊着的小樹枝的外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