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於一八六一年在《時報》雜誌第一——七期連載。因屬於長篇連載性質,為了吸引讀者,小說情節必須引人入勝,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且在發展到最高潮時要突然中斷,讓人接着看下一期。所以當時稱這一類小說為「隨筆式小說」,以情節緊張曲折見長,類似於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斷了十年的文學生涯之後,在這類文學體裁上所作的第一次嘗試,即讓小說帶有強烈的戲劇性。以後,這種隨筆式小說所使用的某些手法,成了他後期許多作品的固有形式,並發展成為不同於傳統命運小說形式的小說戲劇形式。這種小說是對傳統命運小說形式的突破,是新小說形式的開端。什麼是小說戲劇形式呢?那就是「選擇人生的一個危機時刻,在緊湊的、高度濃縮的時間過程里,在旋渦般相繼發生的戲劇性事件中,展開小說人物之間的心靈對話,展開對世界性問題,人類靈魂問題的辯論。」 小說戲劇形式的另一個特點是作者寫人物對話的卓越技巧。有人把這種形式稱之為「對話小說」或「復調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幾乎是由人物的各種對話組成。作者像寫戲劇對話一樣,在各種情況下把各種人物聚集在一起,對他們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談、討論,乃至辯論,說出各自的觀點,並在對話中敘述故事,交代情節,又通過人物的長篇獨白或對話對小說人物的自我意識、複雜的內心活動,以及他們情緒的轉換和瞬息萬變進行生動、細緻的描繪和刻畫。 本書書名曾由南江同志改譯為《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一九八○)。但是,考慮到原譯書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已經約定俗成,並具有特定涵義,幾乎成了「被剝削與被壓迫」的同義語,而不專指書中內容,所以我想還是保留原譯名為好。當否,敬請專家指正。 本書在翻譯過程中曾得到北京大學胡明霞女士不少幫助,特此致謝。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是俄國偉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創作於1861年。全書由四個部分和一個結尾組成。故事發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農奴制崩潰和資本主義興起的時期。資產階級冒險家和騙子華爾戈夫斯基親王同被他侮辱和損害的人們之間的衝突組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 華爾戈夫斯基一手製造了兩個家庭的悲劇,一是他侵吞了貧窮、沒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貴族家庭的僅有的一座田莊,並且為了娶擁有百萬家產的卡佳做兒媳而破壞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兒娜達莎同自己的兒子阿遼沙的婚事。另一個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兒被華爾戈夫斯基始亂終棄,騙走了財產,死於貧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終死於貧困。斯密司的外孫女不能寬恕她的父親——華爾戈夫斯基,她的倔強、帶有瘋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們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顯示了小說的現實主義力量。小說的嚴重缺點是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來順受,流露出毫無出路的絕望情緒。

作者簡介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複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複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響了二十世紀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納、加繆、卡夫卡,日本知名大導演黑澤明等,但是也有人對他不屑一顧,比如納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勞倫斯。他和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汪介之認為:屠格涅夫以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詩意的筆調展現美好。托爾斯泰具有思想家的靈性,能洞悉社會的全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發掘,逼視着人性的陰暗面。他沉鬱的風格,與他的經歷和精神狀態密切相關。 高爾基說過:就表現力來說,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亞可以同他媲美。但他的頹廢又讓托爾斯泰嘆息不能奉為後世楷模。哈洛卜倫(Harold Bloom)寫《西方正典》,在俄國文學中只選了托爾斯泰,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總有一股邪氣,他本人又是

內容預覽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超越時空的作家,又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作家。正如世界有多複雜,人有多複雜,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有多複雜一樣。現在,俄羅斯和全世界已悄然興起一門新的學問——陀思妥耶夫斯基學。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個謎,他的作品也是個謎。破譯這個謎,是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學家研究的基本課題。專家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與創作,一般分為兩個時期:西伯利亞之前和西伯利亞之後。本書《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一八六一)則處於這兩個時期之間,帶有明顯的過渡性質:既保留了四十年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風格,又承上啟下,開創了作家後期以探索社會秘密、人心秘密為主的社會-心理-哲理小說的先河。一 我們這些彼得拉舍夫斯基分子,站在斷頭台上,聽着對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