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袋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袋狼相片來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袋狼(學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臉似狐狸,背上佈滿條紋,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現已全部滅絕。袋狼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袋狼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象徵,其州徽上的兩隻動物就是袋狼。

袋狼又叫做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體型如狼的肉食性有袋動物,曾經廣布澳洲。袋狼在3000年前於澳洲大陸滅絕,但是在南邊的塔斯馬尼亞島倖存下來,直到獵人在20世紀早期將袋狼逼至絕境(原因可能是為了保護牲口)。

已知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在荷巴特動物園(Hobart Zoo)過世1這隻名叫Benjamin的袋狼,在動物園住了三年後死於極端天氣事件。澳洲博物學家 David Fleay有錄下牠生前的生活影像,但是這個物種有可能在野外存活到至少1940年代。該物種在1982年宣告滅絕。[1]


動態焦點

背像斑馬臉像狐狸!消失83年「袋狼」疑未絕種 澳洲解密:3年來8起目擊紀錄

儘管澳洲特有物種「袋狼」(Thylacine)早在1936年就已經宣告滅絕,不過當地民眾近幾年來卻仍然斷斷續續見到牠們的蹤影。澳洲塔斯馬尼亞州自然資源部(DPIPWE)近日公開一份的文件就提到,自2016年開始,就有8起民眾目睹袋狼身影的案例,最近的一次甚至就在2個月前而已,這讓專家質疑,會不會這種消失在人類面前83年的生物,其實不曾滅絕。[2]

根據《獨立報》報導,文件中記載到,最早有民眾在2016年2月9日看見了疑似袋狼的身影,在那之後,2017年的3月1日、4月24日,2018年的2月18日、2月25日、11月26日,以及2019年的7月29日、8月15日,也都陸續有人見到這種「已滅絕」的哺乳生物。

有名駕駛在2017年4月24日於塔斯馬尼亞州西北部附近見到了一隻從未看過的生物,他形容,「這種生物就像是一隻嗜血的大貓」;到了2018年2月18日,有位農夫也同樣在維多利亞省(Victoria)看見了這種「長得像貓的生物」在薄霧中移動,他提到,「我對於會在農村附近活動的動物都相當了解,但那天見到的生物與我所認識的動物特徵都不吻合。」,當下他也立刻拍下了這隻動物的身影,並發布到網路上。影片雖然畫面模糊,但仍然能看出與袋狼相似的特徵。

一對夫婦2018年2月25日行經塔斯馬尼亞洲(Tasmania)德文特橋(Derwent Bridge)時,看見1隻「體型比狐狸大、比德國牧羊犬小」的動物,有這類似袋數的育兒袋,毛色是深棕色,背部還有黑色條紋。這隻動物就這樣大搖大擺走過他們的車子,快速穿越道路,消失在他們眼前。夫妻倆表示,「我們盯著牠看了12秒到15秒左右,看得非常清楚,很確定牠就是已經滅絕的袋狼。 儘管有這麼多起目擊案例,不過自然資源部表示,「現在還無法掌握足夠的證據,以證實袋狼還存活在世界上,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有可能躲藏在澳洲某個隱秘的地方,低調的生活著。」

據悉,袋狼又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肉食性有袋類哺乳動物,第一次出現在距離現今約400萬年前,特色是有著直立的耳朵,外型介於狼、狐狸以及大型貓科之間,以及長尾巴和育兒袋,臀部還有像斑馬一樣的深色條紋。他們曾經廣泛生活於澳洲,不過在人類開始侵占牠們的棲息地、獵捕後,數量變得越稀少。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後一隻」的袋狼,於1936年在動物園去世後,這種生物就正式宣告滅絕


歷史

歷史上袋狼第一次出現距離現今約400萬年。至1990年代初,已發現的7個物種的袋狼化石裡,迪森袋狼(Nimbacinus dicksoni)是這7種被發現的化石中,年代最久遠的物種。可追溯至2300萬年前,也是體形最小的。

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5千年前,野狗隨人類進入澳大利亞中,與食性相同的袋狼發生爭鬥,袋狼隨後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草原漸漸消失,僅在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上還有生存。澳大利亞的原住民首次接觸袋狼,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1000年。

  • 1770年英國探險家科克到澳大利亞探險,袋狼因為被懷疑襲擊羊群,被牧民所痛恨,然而多數事件的元兇其實是野狗。移民們把袋狼視為敵人,認為其為「殺羊魔」,在政府的獎賞制度鼓勵下進行大肆屠殺,加上狗的引入、人類侵佔其棲息地,使其近乎絕跡。當政府想停止袋狼絕種趨勢時,情況已無法挽救了。
  • 1933年有人捕獲一隻袋狼,取名為班哲明,飼養在赫巴特動物園,1936年因管理員疏忽曝曬而死亡,此後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
  • 1936年後不斷傳出有酷似袋狼的動物在新幾內亞襲擊家畜的消息,也有許多目擊者聲稱他們看到袋狼,但無法證明袋狼仍存於世。
  • 1967年有人在山洞中發現腐爛的動物屍體,經專家證實確為袋狼屍體,但對其是否為新鮮屍體或是多年前留下的乾屍科學家看法分歧。袋狼是否已經滅絕,不得而知。但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為袋狼已經滅絕。
  • 1999年澳洲博物館館長麥克‧阿契在悉尼博物館發現一個自1866年被保存在酒精中的小袋狼標本,麥克‧阿契便著手研究從中抽取DNA使袋狼復活的可能性,2000年5月13日又在其他博物館發現六個類似的標本,使得相關的基因庫更為完整。麥克‧阿契表示,袋狼將在50年內通過複製科技重現於世。


物種特徵

成年袋狼身長100〜130釐米(39至51英寸),加上尾巴,約50至65釐米(20至26英寸)。成年袋狼的身高約60釐米(24英寸),體重20〜30公斤(40至70磅),,長約15毫米(0.6英寸),耳朵直立,長約8釐米(3.1英寸),體毛濃密而軟,長約15毫米(0.6英寸),耳朵直立,長約8釐米(3.1英寸)。

雄性袋狼平均比雌性大。嘴巴可以張成180°,腹部有向後開口的育兒袋,袋內有2對乳頭。尾巴細而長,它擁有敏銳的嗅覺,使它能夠追蹤獵物。對袋狼的描述各有不同,其描述來自作為證據的標本,化石記錄,皮膚和骨骼遺骸,黑白的照片和電影以及人工飼養袋狼。 袋狼就像一隻大而短毛有長尾巴的狗。牠有棕黃色的皮毛,腹部是奶油色的,在其背部臀部有獨特的深色條紋,因而獲得了特色綽號「虎」。因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又稱為塔斯馬尼亞虎。

袋狼是肉食性動物。牠肚子上的肌肉和骨架能有效地脹大,能使袋狼吃下大量的食物。袋狼的獵物包括有袋鼠,小袋鼠和袋熊,鳥類和其他小動物,如負鼠。

物種絕滅

從澳大利亞大陸的消失

袋狼很可能在西元前2000年已於澳洲消失,其消失原因推測是人類侵佔其棲息地以及大肆撲殺和侵入的澳洲野狗或是疾病——使其近乎絕跡。

從塔斯馬尼亞的消失

Wilf Batty在野外殺死最後一隻袋狼雖然袋狼消失於澳洲大陸,但部分袋狼仍在塔斯馬尼亞州生存。人類很少看見牠們,慢慢開始袋狼攻擊羊的事件增加,導致獵殺袋狼賞金計劃的推行,企圖以此方式控制牠們的數量,這可能是導致袋狼完全滅絕的主要原因。但是,袋狼完全滅絕可能是由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其中包括歐洲殖民者引入野狗競爭,其棲息地受到破壞,以及犬瘟熱病也影響了許多袋狼,在20世紀20年代末,袋狼已成為極為罕見的野生動物。已知最後一隻野生袋狼在1930年塔斯馬尼亞東北的小鎮mawbanna被一個農民Wilf Batty打死。1936年,最後一隻人工飼養袋狼死亡,這個物種亦宣告為已滅絕動物。

視頻

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美洲袋狼看下長得是怎樣的?


世界上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又名袋狼),1933年拍攝的珍貴視頻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