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補天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補天裂》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三部長篇小說之一,另兩篇為《穆斯林的葬禮》、《未穿的紅嫁衣》。全書充盈着蒼涼悲壯的史詩感,謀篇恢宏,剪裁縝密,結構緊湊巧妙,情節起伏跌宕,文筆凝重典雅,是近幾年來長篇小說創作中的佼佼者。 《補天裂》出版之際,正值香港回歸祖國、十二億人民「鍊石補天」之時,國人捧讀此書,驀然回首上個世紀慘不忍睹的歷史,更有其震撼人心的現實意義。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末,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大清國甲午戰敗,列強瓜分中國之勢已成,公元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乘機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繼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之後,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簽訂的第三個不平等條約,從而完成了英占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中國在香港地區完全喪失主權,中華民族蒙受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奇恥大辱。 本書正面展現了「香港拓界」那一頁慘痛的歷史,通過京師舉人易君恕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香港的坎坷人生經歷,以及與「新界」愛國志士聯合十萬鄉民奮起抗英保土而慘遭血腥鎮壓的悲壯義舉,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慷慨悲歌。

作者簡介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 198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港澳百科全書》編委、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 霍達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中心,並先後赴英、法、俄、日等十餘國及我國港、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其生平及成就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電影家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華古今女傑譜》等大型辭書。 霍達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創作題材範圍卻未局限於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擷取,表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霍達的作品結構宏大、視野開闊、激情充沛。在她的字裡行間,流露着一般女性作家作品中極為少見的俠義色彩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被生活中令人痛心的個案激發,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後落筆成文。 由點到面,以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反映關 ……

內容預覽

  劉白羽  霍達寫出了《補天裂》一部大書。我說是「大書」,因為它是不平凡的,我用四句話來概括:大氣磅礴,玉潔冰清,慷慨悲壯,撼地震天。  我很感謝霍達,在香港回歸祖國的時候,她率先獻出這麼一部傑出的作品,這是作為一個作家之所以了不起的地方。她這幾年很辛苦,但是歷盡艱辛,終於完成了。像我們這一輩人,自幼就經受着祖國被列強宰割的痛苦,我活到八十多歲,終於等到了香港回歸的這一天,標誌着中華民族實現完全統一的開始,我們十二億人在愛國主義的大旗下團結起來了,凝聚起來了。  霍達是一位天才的女作家,她有撐天之力,動地之心,字句透着靈性,篇篇如聞天籟,形成她無比的藝術魅力。《穆斯林的葬禮》一大手筆也,有喜有怨,舊的在崩潰,崩潰得可愛;新的在誕生,誕生得有情,這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