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衢縣苦竹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衢縣苦竹

拉丁學名:Pleioblastus

juxianensis We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亞 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族: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

亞 族:北美箭竹亞族

Subtrib. Arundinariinae

屬:大明竹屬 Pleioblastus

亞 屬:川竹亞屬

Subgen. Nipponocalamus

組:苦竹組 Sect. Amari

種:衢縣苦竹

分布區域:中國浙江

超 族: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

衢縣苦竹(qú xiàn kǔ zhú),學名 Pleioblastus juxianensis Wen et al.,異名:Pleioblastus hsienchuensis var. juxianensis,稈高1.7-3m,徑 1-3cm,新稈綠色,微被白粉,節下厚被白粉,形成明顯白粉圈,無毛;籜環上具一圈棕色的短刺毛。籜鞘綠色,被白粉,基部被脫落性小刺毛,上部光滑無毛,邊緣具纖毛;籜耳發達呈半月形,褐色,邊緣具發達的淡棕色遂毛;籜舌截形,被白粉;籜葉披針形,開展至外翻。葉片長12-16cm,寬2-2.6cm。筍期5月上旬。稈可作傘柄。 [1]

目錄

衢縣苦竹形態特徵

竿高1.7—3米,粗1.3厘米,直立,近實心,新竿綠色,微被白粉,籜環下方被厚白粉,呈明顯白粉圈,無毛,老竿黃綠色,微被灰色粉質,全竿通常共具15節左右;

節問一般長達20—28(33)厘米,圓筒形,僅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凹;竿環隆起,或因腫脹而高於籜環;籜環較隆起,其上有一圈棕色的短刺毛,毛脫落後現出籜鞘基部呈木栓質狀之殘留物。

竿每節分5枝,枝與竿成45°夾角。籜鞘宿存,綠色,背部光滑無毛,被白粉,鞘墓部有一圈棕色的短刺毛,邊緣着生焦枯色纖毛;籜耳發達,綠色,呈半月形,兩面均粗糙,耳緣具粗糙的焦枯色縫毛;

籜舌截形而微凹,淡綠色至焦枯色,被白粉,邊緣生短纖毛;籜片綠色,狹長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不收縮,兩面被較密細毛而粗糙。木級小枝具3—5葉;葉鞘光滑無毛;

葉耳點狀至橢圓狀,粗糙,耳緣具勁直或曲折的焦枯色縫毛;葉舌拱形,被白粉,高約1.5毫米,先端有短纖毛;葉片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2—18厘米,寬2.3—2.6厘米,先端短漸尖;

基部鈍圓,次脈6或7對,下表面粗糙,綠色較淡,其基部具較長毛茸,兩邊都具鋸齒,唯其中一邊常在近邊緣的表而處有一行鋸齒,小橫脈清晰。花枝未見。筍期5月上旬 。

衢縣苦竹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

衢縣苦竹分布範圍

產浙江。模式標本采自衢縣龍游溪口和老鼠嶺。

參考來源

  1. 衢縣苦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