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百里者半九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百里者半九十,漢語成語,【拼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1]

原圖鏈接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謂秦王》:「《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今大王皆有驕色,以臣之心觀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若隨此計而行之,則兩國者必為天下笑矣。」

示例】:

1.唐·孔穎達《尚書·旅獒疏》:「古語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言末路之艱難也』。」

2.宋·黃庭堅《贈元發弟》:「功虧一簣未成丘山,鑿井九階不次水澤,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濟濡其尾。」

3.清·梁啓超《過渡時代論》:行百里者半九十,掘井九仞,猶為棄井。

典故 

秦王依靠秦國強大的實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實行了「遠交近攻」的「連橫」政策。幾年來,六國或被攻破,或被削弱,眼看着大局已定,為此秦王逐漸放鬆了努力,把政事交給相國,自己在宮中飲酒作樂,肆意享受起來。

一天,侍衛向秦王報告說,有一個年近九十歲的老人,剛從百里路外趕到京城,一定要進宮求見秦王。秦王親自接見了他。

秦王說:「老人家,你剛從遠地趕來,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說:「是啊!老臣從家鄉出發,趕了十天,行了九十里;又走了十天,行了十里,好不容易趕到京城。」

秦王笑道:「老人家,你算錯了吧?開頭十天走了九十里,後來十天怎麼只走了十里呢?」

老人家回答說:「開始的十天,我一心趕路,全力以赴,待走了九十里以後,實在覺得很累,那剩下的十里,似乎越走越長,每走一步都要花費許多力氣,所以走了十天才到了咸陽。回頭一想,前面的九十里,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點點頭,說:「老人家趕了那麼多路來見我,可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呢?」

老人家回答說:「我就是要把這走路的道理稟告大王。我們秦國統一的大業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里路已經走了九十里一樣。不過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只看作是事業的一半,還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現在懈怠起來,那以後的路就會特別難走,甚至會半途而廢,走不到終點呢!」

秦王謝過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統一六國的大業上去了。[2]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鬆懈,要堅持到底,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視頻 

成語故事 第73集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