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為品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為品德

來自 站長之家網 的圖片

行為品德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它是人的道德認識的外在具它是人的品德作評價依據的外在具體表現,是實現道德動機的手段,是與"非道德行為"相對。包括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兩大類。不同時代、民族、社會和階級對這兩類行為有不同的標準。一般來說,道德的行為是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反之則為不道德行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道德行為 [1]

外文名 Moral behavior

類型 心理學

分類 社會科學

定義

道德行為是個人在一定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指引和激勵下,表現出對他人或對社會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義的一系列具體行動。任何道德品質最終都要以道德行為及效果來確證和表現,也只有見諸道德行為的品德才具有社會價值。

正文

一切具有善惡價值並應承擔道德責任的個人活動。它受一定社會條件制約並具有某種社會傾向;是人們按照一定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關係上,從本人意志出發自主選擇的行為。道德行為過程包括三個基本環節:確定目的和形成動機、實際的行動、行動後的效果和評價。道德行為包括兩種基本類型,即道德的行為(或稱為善行)和不道德行為(或稱為惡行)。那種似乎屬於這兩種基本類型之間,並被某些倫理學稱作「可容許行為」的,其實只是具有過渡性質的道德行為。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整體表現其道德品質狀況,一個社會的全體或絕大多數成員所共有的道德行為體現該社會總的道德風尚。道德行為和人的其他社會行為的區分只具有相對的意義,在特定範圍或條件下不具道德意義的行為,如求知行為及日常生活行為等,在另外的場合或條件下又會是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而且,人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同其他社會行為,如經濟行為、政治行為、職業行為等,相繼發生,相互結合的。

中國歷代教育家都重視道德行為的培養與訓練。孔子曾說:「力行近乎仁」荀子把道德行為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他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把「行」看成是完成道德修養任務,成為「聖人」的標誌。清代不顏元也說:「德性以用而見其醇駁,口筆之醇者不足恃」。

培養

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良好的道德應該是道德動機與行為方式的統一。教師應當在肯定學生道德動機的同時,注意幫助學生掌握行為的方式,方法。前蘇聯心理學家斯拉文娜(JI.C.CTaBHHa1959)的研究表明,對兒童進行行為方式的指導很有必要。比如讓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做一套方塊玩具,只選擇那些願意接受這項社會委託,即具有做好事的社會動機的學生當被試。研究者交待清楚任務之後就讓學生回家製作並要求分期分批地效出成品。這時將被試分為兩組:第一組只告訴他們交出的日期;第二組還指導他們如何安排時間和如何組織自己的行為方式。結果在五次共製作100塊方塊的任務中,第一組只完成了51%,第二組完成了76%。同樣的實驗在小學一年級學生中進行時,第一組織完成36%,而第二組織卻完成75%。實驗結果表明,在要求學生完成有道德意義的作務時,光有動機教育是不夠的,而必須進行為為方式的指導,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行為方式的指導就越是必要的。

2.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

道德行為的訓練,教育者還應當讓學生通過行為方式的不斷練習,養成道德行為習慣。道德行為習慣是一種穩固的動力定型,它可以使人的道德行為達到自動化、經常化。尤其重要的是,達到習慣化的道德情境中仍能主動地表現出良好的行為。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是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人的一生都會享受它的利息。烏克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為和習慣為起點的,而這些行為和習慣則是充滿深切情感並含有孩子對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圍發生的事情的個人態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