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血藍蛋白模型
圖片來自Free3D

血藍蛋白(Hemocyanin,又稱血青素血藍素銅藍蛋白)是一種與呼吸作用有關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利用兩個銅原子(Cu)與一個氧分子(O2)連結,因為形成氧化態後會形成Cu2+,所以是藍色;在還原態時則因為形成(Cu+)而成為為無色。與存在於紅細胞[1]中的血紅蛋白不同,血藍蛋白不附著於細胞,直接懸浮在血淋巴內。軟體動物與部分的節肢動物以血藍蛋白來輸送氧氣。同樣具有類似功能的蛋白質有血紅蛋白,適用於生物低溫攜氧,在高溫情況下攜氧效果低。

目錄

補充

它是在某些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蜘蛛和甲殼蟲)的血淋巴 中發現的一種遊離的藍色呼吸色素。血藍蛋白含兩個直接連線多肽鏈銅離子,與含鐵的血紅蛋白類似,它易於氧結合,也易與氧解離,是已知的惟一可與氧可逆結合的銅蛋白,氧化時呈青綠色,還原時呈白色。其分子量450 000~130 000。節肢動物的血藍蛋白一條多肽鏈與一分子氧結合,含銅量0.17%;軟體動物血藍蛋白一條多肽鏈則與6分子氧結合,含銅量0.025%。銅以二價形式與蛋白直接結合。血藍蛋白有多種催化作用,特別是變性後,在特定條件下具有多酚氧化酶過氧化氫酶脂氧化酶等活性。

在一些無脊椎動物中,多數動物的血液不含血藍蛋白,如軟體動物(頭足動物和石鱉屬等)以及節肢動物(蝦、蟹及肢口綱的鱟)所含的是血藍蛋白(亦稱為血藍素)。血藍蛋白分子由Cu2+和1個約200個以上氨基酸肽鏈結合而成,和血藍蛋白一樣,該呼吸色素的顏色也與其狀態有關,在氧和狀態下為藍色,在非氧和狀態下則為無色或白色。

參考文獻

  1. 紅細胞,A+醫學百科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