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經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經草

藥品名稱:血經草

別 名:狼尾巴草、狼尾花等

藥材分類:植物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散瘀消腫,利尿

性味歸經:味微苦,性涼。歸肝、胃經

血經草中藥名。為野牡丹科植物長萼野海棠Bredialongiloba(Hand.-Mazz.)Diels的全草。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之功效。常用於淋證,月經不調,痛經,指頭炎。

形態特徵

灌木,高20-40厘米;莖四棱形,具匍匐莖,逐節生根,基部木質化,不分枝或少數分枝,密被柔毛及平展的腺毛,以後腺毛成刺毛。

葉片紙質或堅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淺心形,長5-8厘米,寬2.2-4.5厘米,邊緣具細鋸齒,齒尖具刺毛,基出脈7,最靠近邊緣的兩條常不明顯,葉面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或長柔毛,基出脈微凹,側脈平整,背面密被微柔毛,脈隆起,明顯,有時尚雜有平展的長柔毛,細脈網狀;葉柄長1-4.5厘米,被柔毛及平展的疏刺毛。

由傘形花序組成聚傘花序,或傘形花序,頂生或生於小枝頂端,長3-7厘米,與花梗、花萼均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梗長約1厘米,花萼漏斗形,管長約5毫米,裂片線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花瓣紫紅色,長圓狀卵形,頂端漸尖,微偏斜,長約1厘米,寬約5毫米;雄蕊近等長,長1-1.2厘米,花葯長5-6毫米,略長者基部具極短的柄,略短者基部具刺狀小瘤及後面呈短距,整個連成1盤狀;子房卵形,頂端具膜質冠,冠緣具腺毛。

蒴果杯形,頂端具膜質冠,冠緣具疏腺毛,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杯形,具四棱,長約5毫米,直徑4-6毫米,被微柔毛及疏腺毛,頂端冠以宿存萼片。花期8-10月,果期約10月。[1]

植物種屬

野牡丹科植物長萼野海棠。

=分布區域

= 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9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路邊水旁濕地。

藥用價值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調經。

主治

用於淋證,月經不調,痛經,指頭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清熱利尿,活血調經。」

相關配伍

1、治膀胱炎:(葉底紅)全草15g,鮮車前草、水燈芯草、積雪草各15g。水煎服。

2、治月經不調、痛經:(葉底紅)全草60g,山莓根18g,火把果根30g。煎水兌甜酒服。

3、治指頭炎:(葉底紅)全草煎水,先熏後洗。再以鮮葉搗爛敷。(1-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2]

二、

別名狼尾巴草、狼尾花、紅絲麻、青樁蓮、鷺鷥連

來源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狼尾珍珠菜Lysimachia barystachys Bunge的全草,其根狀莖亦單獨入藥。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狀莖,曬乾。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散瘀消腫,利尿。用於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3]

三、

拼音Xuè Jīnɡ Cǎo

別名女兒紅、紫背紅、葉底紅、天青地紅、葉下紅、石紫蘇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長萼野海棠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edia longiloba(Hand.-Mazz.)Diels[Fordiophyton gracile Hand.-Mazz.var.longilobum Hand.-Mazz.]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亞灌木,高20-40m。莖四棱形,逐節生根,基部木質化,不分枝或少數分枝,密被柔毛及平展的腺毛,以後腺毛成刺毛。葉對生;葉柄長1-4.5cm,被柔毛及平展的疏刺毛;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淺心形,長5-8cm,寬2.2-4.5cm,上面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或長柔毛,下面密被微柔毛,邊緣具細鋸齒,齒尖具刺毛;基出脈7條,靠近邊緣的2條不明顯,細脈網狀。花兩性;由傘形花序組成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小枝頂端,與花梗、花萼均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萼漏斗形,裂片線狀披針形;花瓣紫紅色,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微偏斜;雄蕊8,近等長,長1-1.2cm,花葯5-6mm,略長者基部具極短的柄,略短者基部具刺狀小瘤及後面呈短距,整個連成一盤狀;子房卵形,冠緣具腺毛。蒴果杯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杯形,具4棱,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期8-10月,果期約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9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路邊水旁溫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主淋證;月經不調;痛經;指頭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4]

參考資料

  1. 血經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血經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血經草,中醫世家
  4. 血經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