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榧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血榧,中藥名。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Hook.f.的種子。具有驅蟲消積,潤肺止咳之功效。常用於食積腹脹,小兒疳積,蟲積,肺燥咳嗽。[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血榧
漢語拼音:Xuè Fěi
別名:榧子
性味歸經:味甘、澀,性平。歸肺、大腸經
功能:驅蟲消積;潤肺止咳
主治:食積腹脹;小兒疳積,蟲積;肺燥咳嗽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血榧

拼音名:Xuè Fěi

別名:榧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種子。

採收和儲藏

秋季種子成熟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圍40m。樹皮褐色或紅褐色,裂成片狀脫落。小枝對生,基部有宿存芽鱗;枝條細長,稍下垂,樹冠廣圓形。葉螺旋狀排成2列,披針狀線形,通常微彎,長4-13(多為5-10)cm,寬3.5-4.5mm,上部漸窄,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氣孔帶白色。較綠色邊帶寬3-5倍。雄球花8-10,聚生成頭狀,單生葉腋,總花梗較粗,通常長6-8cm;雌球花由數對交叉對生各有2胚珠的苞片組成,生於小枝基部的苞片腋部,稀生枝頂。種子橢圓狀卵形,長約2.5cm,假種皮熟時紫色或紅紫色,先端有小尖頭,花期4月,種子8-10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我國特有樹種,生於針、闊葉樹混交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陝西甘肅安徽、浙江、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

三尖杉種子含三尖杉鹼(cephalotaxine),粗榧鹼(harringtonine),高粗榧鹼(homoharringtonine),11-羥基三尖杉杉鹼(11-hydroxycephalotaxine),橋氧三尖鹼(drupacine) 等。

性味

澀;苦;性平

歸經

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

驅蟲消積;潤肺止咳。主治食積腹脹;小兒疳積,蟲積;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炒熟食。

注意

便溏者慎服。

各家論述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食積,驅蛔蟲。[2]

摘錄

中華本草

注意事項

便溏者慎服。

相關論述

  • 1、《四川中藥志》1962年版:「殺蟲,潤肺,療痔,消積。治諸蟲積蠱毒、咳嗽、痔漏及小兒疳積黃瘦等症。」
  • 2、《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食積,驅蛔蟲。」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食積:(三尖杉)種子7枚。研粉用開水吞服,每日1次,連服7天。(《湖南藥物志》)[3]

參考資料

  1. 血榧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血榧中醫中藥網
  3. 血榧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