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小板計數(PLT)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計數,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數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可保護毛細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質量和數量在集體正常止血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機械性的堵塞傷口和生物化學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正常值

(100~280)×109/L。 男性:(108~273)×109/L。

女性:(148~257)×109/L。

平均值:19×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變異健康人的血小板數比較穩定,在一日之間沒有大的變動。亦無性別與年齡明顯差別。有些婦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經期)輕度下降。

(2)病理意義:

血小板減少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某些內科疾患如膠原性疾患、脾功能亢進、尿毒症、腫瘤骨髓轉移引起骨髓纖維化時可繼發血小板減少。某些造血系統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等均可伴有血小板減少。凡體內血小板消耗過多,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敗血症、粟粒結核等血小板也往往減少。

血小板顯著增多主要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及腫瘤骨髓轉移(有溶骨性變化時)。在脾切除手術後,血小板也能呈現一過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術後,血小板可反應性輕度增高。[1]

檢查過程

受試者靜脈採血,及時分離血清後測定。

不適宜人群

1、服用過避孕藥、甲狀腺激素、甾體激素等藥物的患者,因為可能會影響到檢查結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藥物服藥史的患者檢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減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種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除非該檢查必不可少,儘量少抽血。

不良反應與風險

1、皮下出血:由於按壓時間不足5分鐘或是抽血技術不過關等原因可導致皮下出血。

2、不適感:穿刺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腫脹、壓痛、肉眼可見的皮下瘀斑等。

3、暈血或暈針:在抽血時,由於情緒過度緊張、恐懼、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血壓下降等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暈針或暈血。

4、感染的風險:如果使用了不潔針頭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風險。[2]

注意事項

(1)血小板計數在1天內不同時間可相差6%~10%,表現為清晨較低,午後略高;春季較低,冬季略高。

(2)平原地區居民較低,高原地區較高;運動時偏高,休息後恢復;月經前降低,月經後升高。

(3)靜脈血比手指血偏高。

(4)由於影響血小板計數的因素較多,一次檢驗較難獲得準確結果,應反覆計數幾次,再確定有無改變。

(5)有很多藥物可導致血小板升高或降低,如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使血小板升高;苯妥英鈉格魯米特保泰松、氯丙嗪、氯黴素、環磷酰胺、長春新鹼、洋地黃毒苷、磺胺類、螺內酯、可待因、他巴唑、利尿酸、氯苯那敏、鏈黴素、多西環素等能使血小板減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