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蠲痺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有關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蠲痺湯

蠲痺湯在古代醫籍裡有多家記載,是治療痹病的常用方劑,焦樹德用本方治人體上半部痹證而無肝腎不足的患者

蠲痺湯屬於中醫方劑的治風劑,出自《百一選方》,由7味中藥組成,是用以治療風濕痹的方劑,症狀可見身體煩痛,項背拘急,手足冷痺,腰膝沉重,舉動艱難。[1]

《醫方集解》

醫方集解將蠲痺湯方歸於足太陽厥陰藥。

依照中醫學傳統的方義解釋,本證是由於營衛兩虛,風溼邪氣乘虛干之,而導致拘急、或麻頑、或重痛舉動艱難。

辛能散寒,風能勝濕,故防風、羌活,除濕而疏風。

袪風劑

本方與獨活寄生湯同為治療痺症常用之方劑,痺證有痺著於筋 骨肌肉、營衛的種種不同,蠲痺湯所治為營衛兩虛,又受風寒濕 邪而致的肩臂掣痛及上肢風濕性關節疼痛為宜,而獨活寄生湯 以肝腎兩虧痺痛偏於下肢膝者,用之較好。方中黃耆、甘草益 氣﹔防風、羌活疏風袪濕,使補而不滯,行而不泄﹔當歸、赤 芍補血活血﹔薑黃溫經散寒,除風燥濕,行氣止痛。[2]

PS:「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

湯方組成

其組成為羌活、獨活、秦艽、桂心、炙甘草、當歸、桑枝、川芎、乳香、木香、海風藤。

適應症:風痹,身體煩疼,項背拘急,肩肘痛重,舉動艱難,手足冷痹。

用 量:一日飲片量30.5公克。[3]

用於治療營衛兩虧,風寒濕邪侵襲,以風邪為主的痺證,尤適於病情較輕而淺,痺痛偏於項、背、肘者,實為治痺祖方。[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