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螺旋錐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中央社COVID-19全球最新情報6/28] 東南亞疫情最嚴重的印尼27日新增逾2萬1000起病例,改寫單日最高紀錄。病患大量湧入首都雅加達(Jakarta)和其他疫情熱點的醫院。
  • 法新社27日報導,目前印尼累計確診已經超過210萬例,其中5萬7138人病歿。然而由於篩檢率偏低,據信實際數字應該更高。
  • 印尼單日增逾2.1萬確診創紀錄 病患大量湧入醫院。

螺旋錐蠅(Cochliomyia hominivorax),又叫新大陸螺旋蠅,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食肉蠅,身體呈黑色帶藍綠色,頭部長有桔紅色眼睛。

  • 其可攻擊恆溫動物身上的任何小傷口,它們在傷口中排卵孵化後的蠅蛆以動物肌體為食,可危害宿主動物甚至導致其死亡,分佈於非洲、羅馬、葉門、南美等國家。
  • 螺旋錐蠅這種極具攻擊性的食肉蠅,可攻擊恆溫動物身上的任何小傷口,它們在傷口中排卵,孵化後的蠅蛆以動物肌體為食,可危害宿主動物甚至導致其死亡。
  • 螺旋錐蠅的幼蟲天生長着兩顆又尖又利的門牙,通過自然口徑傳播進入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體內喝血吃肉。在螺旋蠅蛆病感染的地區,公共衞生和經濟均遭受嚴重打擊。
  • 螺旋錐蠅是一種黑色帶藍綠色、有桔紅色眼睛的害蟲,它比家蠅稍大點,它像綠頭蠅那樣把卵產在壞死的肉上, 但它也侵入活的生物體 。
  • 螺旋錐蠅的雌蠅將卵產在小得像蟲咬後留下的傷口上,或卵產在動物的眼睛 、 鼻子等入口處 , 卵孵化成為幼蟲後,食活動物深層組織的肉,除非立 即進行治療,否則被寄生的動物往往會直至死亡。

螺旋錐蠅可怕的生存習性

  • 弗羅裡達州近年來可謂是多災多難, 2016年該州農業委員長Adam Putnam就曾經宣佈該國農業部門進入緊急狀態,其中受災嚴重的就包括弗羅裡達群島。
  • 此事的罪魁禍首則是迅速繁殖的新大陸螺旋蠅(又叫嗜人錐蠅),受害者是一群瀕臨滅絕的礁鹿(Key deer)。
    • 這些螺旋蠅寄生在礁鹿身上,活活吞食它們的肉。
  • 螺旋蠅主要生長在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但對弗羅裡達州的這次侵染是30年來第一次。
    • 這種寄生蠅會將卵產在溫血動物的傷口或粘膜處(只要是哺乳動物,就有感染風險)。
    • 蟲卵腐化後,蠅蛆就會以寄主的肉餵食,等它們發育到足夠大的時候,就會掉落到地上,化蛹變成成蠅。
  • 問題是,一隻雌性螺旋蠅一次均能產上百個卵,而蠅蛆的胃口是很可怕的;它們既樂於享用寄主身上壞死的腐肉,也會吃掉它們身上健康的好肉。
    • 感染螺旋蠅幼蟲,對於寄主來說是致命的;被寄生的動物身上會長出許多瘤,死亡過程漫長而痛苦,可以說是非常難以想像了。
  • 這場害蟲侵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 雖然還沒有人類或牲畜被感染,但可憐的礁鹿們卻不幸中招了。
  • 礁鹿數量很少,瀕臨滅絕。它們在秋天進入了發情期,為了求偶,許多雄鹿在打鬥時,頭部和脖頸附近出現了撕裂傷。
  • 以前這些傷口通常都能夠自然痊癒,但這次卻沒有; 而且有些鹿因為傷口感染而死,或者還能活著,但是傷口潰爛化膿。
  • 據統計,有10%的礁鹿因此死亡或被安樂死,礁鹿的數量只有大約800-1000隻(上世紀50年代,他們的數量只有不到30隻),死亡數量卻達到了80多隻。
  • 雖然螺旋蠅蛆也會寄生到人類或寵物身上,但是一般來說,人類和寵物會受到更好的照顧,衛生狀況都比較好,所以無需太過擔心。另外,相關治療對受過訓練的醫務人員來說也並不難。 [1]

螺旋錐蠅的防治方法

  •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一些科學家就開始試圖根除食人蠅之害。
  • 由於這些蠅類成群在室外曠野中活動,因此諸如蠅拍、紫光燈之類的物理滅蠅法對其均無作用,用殺蟲劑的效果也不明顯。
  • 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最終決定使用「混戰計」:先捕獲一些食人蠅,讓其繁殖下一代,再用放射性射線照射幼蟲,使其喪失繁殖能力,然後再把它們放歸自然界,讓它們混跡於正常的食人蠅種群中。
  • 正常與異常的食人蠅交配後,就無法產下後代,從而逐漸導致食人蠅滅絕。
  • 據考察雌蠅一生只交配一次,因此一旦這一次它遇上了從「螺旋蛆加工廠」「刑滿釋放」的雄蠅,就等於成了「絕代佳人」。
  • 為了消滅這種螺旋蠅,這項計畫的基本做法是,投放數以百萬計的人工飼養的、受輻照不育的螺旋蠅,以阻止這種害蟲在有關地區的繁殖。
  • 飛機釋放群體飼養不育螺旋蠅,使其自然蟲口在美國、墨西哥大部地區及加勒比海部分地區得到根除。
  • 原本螺旋蠅大多在美洲中南部猖獗,後來也慢慢登上了美國本土。
  • 儘管費盡了心思,1935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就有18萬頭牲畜被螺旋蠅幼蟲吞食。
  • 20世紀50年代,螺旋蠅每年就給美國肉類和奶製品業就造成2億美元以上的損失。
  • 1946年,美國農業研究所的昆蟲學家Edward F. Knipling,就從一本名為《果蠅》的書中,找到了殺滅螺旋蠅的靈感。
  • 這本書由諾貝爾獎得主H. J. Muller所著,其中就提到了輻射可以導致果蠅不育。
  • 於是Edward F. Knipling便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即便是世界上最殘暴的食人蠅,也怕無後事大。
  • 這也叫做輻射不育防治害蟲法(Sterile insect technique),Edward F. Knipling正是這個方法的開創者。
  • 先捕獲一批螺旋蠅,讓其繁育下一代; 而在這個過程中,幼蟲會被放射性射線照射,失去了生育能力; 再將它們放歸自然,讓其混跡於正常的蠅群中。
  • 雌性螺旋蠅一生只交配一次; 只要遇上那些剛出廠的「絕代佳人」,就算它們再乾柴烈火也無法繁育後代。
  • 這也切斷了螺旋蠅的生命循環,讓其種群斷子絕孫的具體作法:
    • 現在在美洲等地仍遍布著不少這種專養螺旋蠅的「加工廠」; 在工廠的孵化室內,幼蟲會被分批地養殖在有腐殖土的托盤中; 這一環境與動物皮毛是非常接近的。
    • 而在伙食上面幼蟲也被照顧得十分周全它們餵以由動物血漿、奶粉和雞蛋等混合而成的特製飼料; 48小時後等幼蟲長成葡萄乾大小,它們就可以被送去輻射室接受輻射了。
    • 這個輻射劑量很大,但並不會造成幼蟲死亡,只會使其喪失繁育能力;在這之後這批幼蟲就會被投放到螺旋蠅泛濫的地區了。
  • 被裝載上飛機的絕育螺旋蠅:
    •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美國於1982年就在本土全境根除了這種害蟲; 不久後的1992年墨西哥也通過同樣的方法與食人蠅說再見。
    • 利比亞紀錄的最後一例螺旋蠅感染是在1991年4月7日; 而在這之前的一年裡利比亞就檢測到12000多例螺旋蠅感染事件。
    • 也就是說隨著技術的成熟只用了短短一年利比亞政府就正式宣布這種害蟲被根除了。
  • 不過最恐怖的情形也曾有發生——工廠發生了螺旋蠅泄漏事故; 當時一台放射性照射儀出現了故障; 所以一大批未經照射,有具有繁殖後代能力的食人蠅被放虎歸山。
    • 附近的牧場,馬上爆發了一股食人蠅潮,大量牲畜死去; 花了整整一年時間,蟲害專家才將當地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 所以說儘管北美大部分地區螺旋蠅已被根除,但仍不能掉以輕心; 而現階段食人蠅也偶有零星爆發; 例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野生鹿群遭到螺旋蠅的攻擊。
  • 作為回應,美國農業部立刻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2016年10月10日,農業部便馬上空投了8000萬隻不育蠅,疫情已得到控制。 [2]

primary_screwworm01.jpg https://entnemdept.ufl.edu/creatures/livestock/primary_screwworm.htm

參考來源

  1. JESSLYN SHIELDS. 吞食活鹿的蛆蟲  . sohu.com. 2018-05-14 [2022-06-28] (中文). 
  2. 放牛班的娃. 史上最兇殘食人蠅,也難逃人類「斷子絕孫」之計. 每日頭條. 2019-11-02 [2022-06-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