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短篇小說的創作花費了我近年來最主要的精力,現在能以如此快捷的速度將這些短 篇推向讀者,高興之餘亦頗為惶恐。

我不知道讀者是否會理解並讚賞這些處於風格變化中的作品。事實上我自己也不能 確定這種變化的價值。許多作家對於藝術的見解是一廂情願的,而一廂情願的創作通常 導致兩種結果,或者在困境中獲取真正獨特的藝術生命,或者看着黑暗漸漸吞噬你手中 的最後一根蠟燭。

寫作者終其一生都在設法建造他想象中的文學建築,它的空間至少得由幾面牆圍成, 而這幾面牆的建設恰恰是需要你嘔心瀝血的。在塞林格最優秀的短篇小說《獻給艾斯美 的故事》中,一個小男孩讓軍人猜了一個謎語:一面牆對另一面牆說了什麼?這個謎語 的謎底是:牆角見。我常常想起這個謎語和謎底,我

想一面牆遲早該和另一面牆見面的, 許多創作者因此精心規劃着那些牆角,企望這面牆與那面牆的完美的會合。

但是一切都懸而未決,這便是我或我們大家的惶恐的根源。

作者簡介

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2015年8月16日,蘇童《黃雀記》5部作品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6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5年底,蘇童被《鐘山》雜誌招納到麾下,成為《鐘山》雜誌最年輕的編輯。 1987年,蘇童與中學同學魏紅結婚。這一年蘇童的短篇小說《桑園留念》發表在《北京文學》第二期,這篇小說被蘇童認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該年蘇童在《收穫》的第五期發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舉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為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小說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敘述語言,成為先鋒小說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蘇童的小說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同年,蘇童在《收穫》雜誌發表個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後被張藝謀改

內容預覽

今天夾鎮制鐵廠的煙囪又開始吐火了,那些火焰像巨獸的舌頭,粗暴地舔破了晴朗的天空。天空出血了。我看見一朵雲從花莊方向浮游過來,笨頭笨腦地撞在煙囪上,很快就溶化了。煙囪附近已經堆滿了雲的碎絮,看上去像黃昏的棉田,更像遍布夾鎮的那些鐵器作坊的火堆。天氣無比炎熱,我祖父放下了所有窗子上的竹簾,隔窗喊着我的名字。他說你這孩子還不如狗聰明,這麼熱的天連狗都知道躲在樹蔭里,你卻傻乎乎地站在大太陽下面,你站在那兒看什麼呢? 整個正午時分我一直站在石磨上東張西望,夾鎮單調的風景慵懶地橫臥在視線里,冒着一股熱氣,我頂着大太陽站在那兒不是為了看什麼風景,我在眺望制鐵廠前面的那條大路。從早晨開始大路上一直人來車往的非常熱鬧,有一支解放軍的隊伍從夾鎮中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