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蛋當家(王建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蛋當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蛋當家》中國當代作家王建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蛋當家

沈家營菜場有一家專門賣蛋的小門面,女老闆很乾練。因為是專業賣蛋,蛋的品種多,周轉快,蛋也很新鮮,所以我家老伴經常在她家買蛋。時間一長,就熟了。前幾天我們去買蛋,老闆跟我老伴講:「你們家蛋的消耗蠻大哩。這個月,光是雞蛋就買了差不多200個了吧?」我老伴回答:「有這個數,還不包括鹽蛋、皮蛋、鵪鶉蛋。我是你的大客戶!」

這個老闆很善於觀察。在我們家,蛋,確實是一宗很大的消耗食材。雞蛋、皮蛋、鹽蛋,過去我家就用得多。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聽了上海專家張文宏的建議,我家每人每天至少攝入一個雞蛋,幾乎成為一條紀律,雞蛋的消耗量更大更穩定。加上我家常備的鹽蛋皮蛋,蛋是我家的當家菜。

蛋是有資格做當家菜的。

首先蛋是個好東西。蛋白質為什麼叫蛋白質?就因為這種營養素的發現源於蛋白。這是人必需的營養,也是我們看得見摸得着的營養。人均每天一個蛋,就保證家人所需的蛋白質肉眼可見地到位了。 其次蛋不僅便於保存,而且使用方便。新鮮雞蛋買回來,除夏天外,常溫放十天半月不會變質。如果放冰箱保鮮,存放時間會更長。因為便於保存,才方便隨時所需。下班、放學回家,來不及買菜,取出蛋來,下麵條、炒雞蛋、或者煮鹽蛋、拌皮蛋,來得快,可以救急。

最重要的是,蛋不僅好吃,而且吃法多,可以為家人增添許多菜式、口味。謹以我家常用的吃法舉例一一 皮蛋:

涼拌皮蛋。皮蛋剝殼後縱向切開,每個切四瓣,四、五個皮蛋擺一盤成花朵狀。淋上蒜泥、生抽、香醋、香油調製的三合油,別說自用,待客都拿得出手。切皮蛋時,遇見溏芯蛋,蛋黃容易粘刀。專業廚子講究,用細索線切皮蛋,切出來好看,不粘刀。現在一般人哪裡耐得了這個煩?這需要工匠精神。 皮蛋拌豆腐。皮蛋切碎,嫩豆腐(不是水豆腐)也切骰子大小碎粒,用蒜泥、小蔥、鹽、味精、香油涼拌,清涼爽口。

水煮莧菜,是本地餐館常見的大眾菜餚。我的做法是莧菜用豬油炒斷生,加入切成小塊的皮蛋,調味,煮兩三分鐘後,帶湯上碗。此菜性涼,夏天常吃。

我家皮蛋消耗最多,是用來煮大家都愛喝的皮蛋瘦肉粥。皮蛋切碎,加少量切得極細的姜米備用。瘦肉(豬肉、牛肉、雞肉均可)切片,用澱粉、胡椒、生抽抓勻備用。粥煮好後,把皮蛋、瘦肉均勻下入粥里,煮開一兩分鐘後,加鹽、胡椒、味精、豬油、蔥花,攪拌均勻即成。喜歡香油的,再滴幾滴香油也很好。友情提醒:粥不要煮得太稠,要煮成可以「喝」的粥。

鹽蛋:

小時候,看老人家們吃鹽蛋下酒,是在大頭邊敲個洞,筷子插進去,紅油便吱地一下冒了出來。他掏一口鹽蛋,呡一口酒,那模樣,愜意勝過神仙!那時窮,一隻鹽蛋既要下酒,還要下飯,如此簡陋,居然還算享受!

我家吃稀飯多用鹽蛋當菜。除了鹽蛋適合就稀飯饅頭,還有個生活小竅門——鹽蛋放在稀飯里煮熟,蛋黃容易出油。

有一道菜叫蟹黃豆腐,是把煮熟的鹽蛋黃兩個,在鍋里壓碎、小火炒香,再用來煮豆腐。調味勾芡後連湯帶水一碗金黃,灑上蔥花上桌。水嫩的豆腐真有蟹黃的香鮮味道!做這個菜剩下的鹽蛋白別扔,切絲蘸薑絲香醋吃,有蟹肉滋味。

有朋友曾用黃金南瓜條招待我。那是把南瓜切手指粗細的條,裹上麵粉油炸後,用鹽蛋黃煸炒而成。南瓜皮脆肉粉,外面包裹的那層細沙狀鹽蛋黃,極香!

雞蛋:

雞蛋的吃法就多了,是真正當家的主力軍。

最常見是炒蛋,韭菜炒雞蛋、番茄炒雞蛋、香椿炒雞蛋、苦瓜炒雞蛋,都好做好看好吃又有營養。 老人孩子病人,用蒸雞蛋羹、蒸荷包蛋汽水肉來調養,易消化,溫老暖幼。

油煎荷包蛋形似螃蟹,武漢人叫它「海子蛋」,滴上幾滴生抽,外焦里嫩也很下飯。我出差住酒店,免費早餐如果有煎荷包蛋,總要請師傅只煎六七成熟。輕輕咬開蛋白,吮一口滾燙的蛋黃,熨貼!

水煮荷包蛋看似簡單,做起來要技巧。如果你在水開或湯開之時直接把雞蛋打下去,八成會煮散,滿鍋蛋白沫。水煮荷包蛋要先把蛋打在小碗裡,在鍋底起芝麻泡時輕輕下鍋,保持水溫不叫沸騰。待雞蛋白完全凝固,才可以加溫煮熟。水煮荷包蛋嫩。我小時候,家裡來貴客,母親往往用豬油白糖煮荷包蛋招待,湯清蛋白,靚極!

雞蛋炒飯、泡蛋下面,是最簡便救急的吃法,上班上學時間來不及,十幾分鐘就可以搞定。

雞蛋打湯分泡蛋湯和蛋花湯兩種做法。泡蛋湯是先把雞蛋打勻煎成蛋餅,再用鍋鏟切碎煮湯。蛋花湯是湯煮好後,把打勻的雞蛋倒進湯里形成蛋花。泡蛋湯味厚。蛋花湯爽口。想喝哪種,各取所需。粉絲泡蛋湯、番茄蛋花湯、絲瓜蛋花湯、紫菜蛋花湯,都是居家百姓飯桌上的常客。

我家每次滷肉之後,都會就着滷汁鹵十幾個剝殼雞蛋做涼菜。最過癮是直接用滷雞蛋燒肉,解饞。

一個家庭,總要有一些現存的食材,包括乾貨、調料和冰箱裡的肉蛋魚之類,以備隨時使用。在這些備料裡面,蛋毫無疑問是當家主角之一。

現在條件好了,家裡常備一些雞蛋、皮帶、鹽蛋,毫無困難。若是在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那就是奢望了。那年月,情況好的時候,雞蛋要憑票供應,一個人一個月只有半斤或一斤雞蛋。情況不好的時候,沒有蛋吃。如果家裡有幾個雞蛋,多半要留給老人、孩子或病人吃。我小時候生病,最大的奢望,是吃一碗蛋炒飯!至於皮蛋鹽蛋,只有逢年過節才偶爾看得見它們的身影。我到農村插隊當知青時,每次回漢探親,總是提前好幾天,挨家挨戶找村里養雞的鄉親收購,六分錢一個,花三塊錢收50個雞蛋,能夠裝滿一隻小竹籃。提着一籃雞蛋回漢口,很壯觀,老媽高興得合不攏嘴!

(2023年6月18日) [1]

作者簡介

王建福,企業退休職工。經常寫點生活題材的散文隨筆自娛娛人。出版有散文集《人間有味》《春花秋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