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蠶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蠶沙
420d7eff1d0b779a3d369fe4d56274bb.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15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蠶沙

漢語拼音:Cán Shā
別名:原蠶屎、晚蠶沙、蠶砂、原蠶沙、馬鳴肝、晚蠶矢、二蠶沙、蠶屎
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脾、胃經
功能:具有祛風濕,和胃化濕的功效
主治:風濕痹證,吐瀉轉筋,風疹,濕疹

蠶沙,中藥名。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moriLinnaeus幼蟲的糞便。具有祛風濕,和胃化濕的功效。主治風濕痹證,吐瀉轉筋,風疹,濕疹。[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蠶沙

拼音名:Cán Shā

英文名:silkworm shit

別名:原蠶屎、晚蠶沙、蠶砂、原蠶沙、馬鳴肝、晚蠶矢、二蠶沙、蠶屎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yx mori L.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收和儲藏

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時排出的糞便,除去雜質,曬乾。

原形態

家蠶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後方向內凹切,各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後翅較前翅色淡,邊緣有鱗毛稍長。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蛾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體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角。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我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

資源分布:分布很廣。

性狀

性狀鑑別,蠶沙呈顆粒狀六棱形,長2-5mm,直徑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綠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絕及橫向淺溝紋。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從蠶沙中分離得葉綠素衍生物:脫鎂葉綠素(pheophytin)α及b,13-羥基(13-R,S)脫鎂葉綠素[13-hydroxy(13-R,S)pheophytin]a及b,10-羥基稅鎂葉綠素(10-hydroxypheophytin)a等。

藥理作用

抗癌及光敏作用

蠶沙中分離出的葉綠素衍生物(CPD),其中的13-羥基(13-R,S)脫鎂葉綠素a和脫鎂呀綠素b對體外肝癌組織培養細胞有抑制作用。小鼠腹部下接種肉瘤S180作為模型,瘤內注射CPD,注後1-2h或24-48h,以適當波長光線照光,早期照光者腫瘤治癒率100%,注後24-48h照光者,腫瘤治癒率只有60%。因此,早期照光是必要的。但自然界的脫鎂葉綠素類在黑暗中也有細胞抑制作用,提示該類化合物對細胸的抑制作用 除光敏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機制參與。10-羥基脫鎂葉綠素a也顯示較強的光動力學作用。編CPD4的葉綠素衍生物,對荷瘤小鼠腫瘤細胞的殺傷劑量50mg/kg(靜注),結合200mW/cm2功率激光或光輻射照射20-30min,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和Lewis2肺癌或宮頸癌U14均有明顯殺傷效應。從蠶沙中分離得到的六種葉綠素衍生物中以CPD7(3)殺傷力最強,CPD4最弱。CPD的光氧化(降解)產物保留光動力感光劑的所有特徵。

其他作用

在體外試驗0.04g(生藥)ml或0.01g(生藥)/ml的蠶沙水提取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着延長人血纖維蛋白在的凝聚時間。

毒性

蠶沙光每劑500mg/kg給小鼠靜脈注射,以耳指數(φ8mm雙耳重mg/體重g×100%)為指標,發現藥物加照光(2支30W日光燈)組的耳指數顯着才低於血卟啉衍生物加照光組(Y-HPD10mg/kg)靜注,與單純照光組相似,雖高於對照組,但差異無顯着性。說明蠶少光每劑皮膚光毒反應較輕。小鼠靜脈注射蠶沙光敏劑的LD50為502+/-54mg/kg。死亡小鼠病理切片表明小鼠肝細胞漿稀疏,空泡變性,部分肝細胞核密集或消失。小鼠口服劑量日達6666mg/kg仍為可耐受量。給3月齡大鼠以120mg/kg,80mg/kg,40mg/kg三種劑量分別為腹注射該藥,連續2星期,動物全部存活,血象及肝臟指均政黨但高劑量組給藥7天後體重開始下降,處死病檢可見個別大鼠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濁腫,大腦小灶性膠質細胞增生。25mg/kg蠶沙光敏劑給家兔靜脈注,對家兔血壓、心率、II導心電圖和呼吸均無明顯影響。

性味

味甘;辛;性溫

歸經

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紗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炒熱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

血不養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複方

治濕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萎黃,病名濕痛

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梔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一子薑黃二錢,海桐皮三錢。(《溫病條辨》宣痹湯)

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

蠶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聖惠方》)

治外感頭痛

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泉州本草》)

治風濕痛或麻木不仁

晚蠶沙一兩。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現代實用中藥》) ====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綱目》)

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

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大豆黃卷各四錢,陳木瓜三錢,川連(薑汁炒)三錢,制半夏、黃芩(酒炒)、通草各一錢,焦梔一錢五分,陳吳萸(泡淡)三分。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王士雄《霍亂論》蠶矢湯)

治爛弦風眼

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陳氏經驗方》一抹膏)

治迎風流淚

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各三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無灰酒,不拘時候調下。(《眼科龍木論》蠶沙湯)

治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

晚蠶沙,為末,滾湯泡過,濾清汁服之,不拘時候。(《奇效良方》蠶沙散)

治遺精白濁,有濕熱者

生蠶沙一兩,生黃柏一錢。同研末。空心開水下三錢。(《醫學從眾錄》蠶沙黃柏湯)

治月經久閉

蠶沙四兩(炒半黃色),無灰酒一壺。重湯煮熟,去沙,溫飲一盞。(《內經拾遺方論》蠶沙酒)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
  • 2.《本草拾遺》: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隨,皮膚頑痹,腹內宿冷,冷血,瘋血,腰腳疼冷;炒令熱,袋盛熱熨之,主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及腰腳軟,皮膚頑痹。
  • 3.《綱目》:治消渴,癥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
  • 4.《本草再新》:治風濕遏伏於脾家,筋骨疼痛,皮膚發腫,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漿黶不起,亦宜用之。
  • 5.《泉州本草》:治風寒感冒,偏頭痛。
  • 6.《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鱉肉作丸,治腹中癥結。
  • 7.《本草求原》:原蠶沙,為風濕之專藥,凡風濕癱緩固宜,即血虛不能養經絡者,亦宜加入滋補藥中。[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蠶沙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蠶沙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