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蠶婦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蠶婦吟》

作品名稱: 《蠶婦吟》

創作年代: 南宋末年

文學體裁: 詩 詞

作 者:謝枋得

《蠶婦吟》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謝枋得的詩。[1]

謝枋得的散文格調高奇,很有氣勢。他寫了大量的書、序、記、啟等方面的文章,"文詞清麗,高邁奇絕,汪洋演迤,自成一家"。[2]

謝枋得的詩傷時感舊,沉痛蒼涼,詩風樸素端正,有時也饒有韻致。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詩題曰「蠶婦吟」,本是寫養蠶婦女之辛勞的。但是詩歌並沒有到此就止,詩人為了透過一層體現蠶婦之苦,通過蠶婦的心理以及蠶婦特有的思維邏輯,寫了南宋末年上層達貴官員們的荒浮,並將兩者作了明顯的比較,則蠶婦愈見其苦,統治階級愈見其荒淫。詩的構思堪稱巧妙,角度也十分新穎。短短的一首七絕能作到這樣,實在難得。

起句點節令、時間。子規春天啼叫不止,鳴聲悽苦,直至吐血而死。「啼徹」,啼個不停,從黃昏直到四更,是為「徹」,四更正是萬籟俱寂、人們甜睡之時,然而仍有不眠之人,那就是養蠶婦。第二句「起視蠶稠怕葉稀,即解釋蠶婦何以徹夜不眠的原因。「怕」字貫「蠶稠」和「葉稀」兩處,應該是「起視怕凋蠶葉稀」,為了協調平仄將「怕」字後置。「蠶稠」並不是真的蠶兒稠稠密密——大凡對養蠶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蠶愈大(所謂蠶老)所食桑葉愈多、愈快,當桑葉食盡時,則只見蠶兒擠在一起,這就是「蠶稠」了。「蠶稠」和「葉稀」互為因果。蠶兒投的吃,勢必影響作繭,所以當蠶養到後期,蠶婦們是徹夜不得休息的,要不斷地給蠶添加新葉。

關於蠶婦之苦,詩寫到此為止。三、四句突然宕開,說到蠶婦以外去。可以說整首詩巧處、妙處皆在後兩句。蠶婦起來視察了蠶和葉的情況,看看月亮,已經高懸在樓頭楊柳梢了。根據經驗,她知道此刻正是四更天。在蠶婦的心裡,她相信全世界的人都在甜睡,除了像她這樣的蠶婦。耳邊傳來隱約的管弦之聲是那些如花似玉的舞女們在跳舞,可能是自己判斷錯了,現在並不是天將破曉的四更天。實際上並不是如此——高懸於樓頭的月亮證明着。舞女們不歸家的景象簡直要把養蠶婦弄糊塗了,她怎麼也不相信,竟有人也似她一般徹夜不眠。「不信」是三、四兩句的領詞,蠶婦不信樓頭高懸的是標誌時間的月亮,就因為她不信舞女們竟然四更天尚不歸去。當然,在舞女周圍酒酣耳熱、興致勃勃觀看歌舞的是達貴官人們,這一點蠶婦可能知道,也可能並不知道。詩人當然是知道的,而字面上寫「玉人歌舞未曾歸」,其意並不在諷刺歌舞妓,而是在那些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身上。這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用意是相同的。

作者簡介

謝枋(bìng)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信州弋陽(今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詩文豪邁奇絕,自成一家。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他蔑視權貴,嫉惡如仇,愛國愛民,用生命和行動譜寫了一曲愛國的壯麗詩篇。[3]

謝枋得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本人又是南宋大臣。自幼熟讀儒家經典,一生恪守封建道德,謝枋得誓不化元,從思想根源來說,一是為了捍衛中華傳統文化,元朝初期斯文遭踐踏,文壇蕭條,儒生被欺凌,儒道被遺棄。同時元朝把人分為四等,漢人和南宋遺民地位最低,謝枋得反抗的是元朝的民族壓迫,反對的是元朝對中華文化的破壞。二是程朱理學對其產生的深刻影響。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皇權的建立,文化道德上的專制主義必然是皇權所要求的。

1289年八月,其子謝定之奉靈柩還鄉。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庚寅九月,謝枋得被重新葬於弋陽玉亭鄉龔原雷打石。謝疊山祠位於北京法源寺后街3號、5號。明景泰七年九月,與文天祥同賜諡,天祥賜忠烈,枋得賜文節。朝廷在法源寺后街的江西會館謝枋得殉難處建祠,現院內還有二層小樓一座,原供謝疊山和文天祥像,為宣武區重點保護文物。

視頻

南宋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

蠶婦吟 宋 謝枋得

.

參考資料

  1. 《蠶婦吟》 詩詞名句網
  2. 謝枋得:桃紅又是一年春 快資訊;發布時間; 2020-11-09
  3. 身負才能卻經歷坎坷,小談謝枋得 憤怒的大雁;發布時間;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