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蟆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蝦蟆碚 |
中文名: 蝦蟆碚 地理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 景點級別: AAAAA 著名景點: 三峽人家 |
湖北省宜昌市西北燈影峽中著名景點,其泉水被唐代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四」(《茶經》有云:「陝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水,第四。」)
註:「陝」通「峽」,峽州之地,在長江三峽之口,治夷陵(今湖北宜昌),明為夷陵州,即今宜昌。[1]
蝦蟆,亦稱蟾蜍,俗稱蛤蟆。在湖北宜昌市西北燈影峽上段,江邊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隻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蝦蟆。奇的是蝦蟆背後岩石中有一股泉水四季長流,水味甘甜。泉水從蝦蟆後面的岩石中浸透而出,又從蝦蟆口中流入江水中。用此水烹茶,茶香;用此水釀酒,酒醇。
當地流傳有蝦蟆碚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月宮裡有一隻小蝦蟆。小蝦蟆很想到凡間去看看,可是,嫦娥不同意。一天,趁嫦娥去王母娘娘那裡赴蟠桃會,小蝦蟆悄悄地溜出了月宮,來到三峽遊玩。嫦娥赴會結束返回月宮,發現小蝦蟆到凡間去了。嫦娥大怒,她令吳剛追到凡間去懲誡小蝦蟆。吳剛手提斧頭追上小蝦蟆,命令它回月宮去。小蝦蟆不從,他倆打了起來。最後,吳剛用斧頭打昏了小蝦蟆,回月宮復命去了。一位老漢上山砍柴,無意間發現了受傷的小蝦蟆,他把小蝦蟆救回了家,經過老漢與全村鄉親們精心養護,全力治療,小蝦蟆身體迅速恢復。小蝦蟆身體康復後,為謝砍柴老漢救命之恩,決意留在人間,報答鄉親們。小蝦蟆就蹲在江邊,不斷吐出從月宮裡帶來的仙水,讓鄉親們飲用。日久天長,小蝦蟆就化成了一尊石蝦蟆。這地兒,當地人稱蝦蟆碚。於是,人們唱起了五句子歌懷念小蝦蟆:
峽江有個蝦蟆碚,
蝦蟆采來月宮水。
泡茶茶碗鳳凰叫,
煮酒酒杯白鶴飛。
十里飄香人也醉。
最早認可蝦蟆碚泉水品質優良是唐代茶聖陸羽。他在《茶經》中寫道:「陝州(音xiázhōu,今宜昌縣)扇子山有石突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水第四。」
南宋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對蝦蟆碚描述:「登蝦蟆碚,《水品》所載第四泉是也。蝦蟆在山麓,臨江,頭鼻吻頷絕類,而背脊皰處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綠潤,泉泠泠有聲,自洞出,垂蝦蟆口鼻間,成水簾入江。」為蝦蟆碚,他還寫詩一首:
不肯爬沙桂樹邊,朵頤千古向岩前。
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
齧雪飲冰疑換骨,掬珠弄玉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疊鼓冬冬又解船。
——陸游《蝦蟆碚》
蘇東坡亦有同名詩作,也同樣是吟詠蝦蟆碚的:
蟆背似覆盂,蟆頤如偃月。
謂是月中蟆,開口吐月液。
根源來甚遠,百尺蒼崖裂。
當時龍破山,此水隨龍出。
入江江水濁,猶作深碧色。
稟受苦潔清,獨與凡水隔。
豈惟煮茶好,釀酒應無敵。
——宋·蘇軾《蝦蟆碚》
范成大在《吳船錄》中,對蝦蟆碚有記載:「蝦蟆碚在南壁半山,有石挺出,如大蟆,呿吻向江。泉出蟆背山竇中,漫流背上散下。蟆吻垂頤頷間如水簾以下於江,時水方漲,蟆去江面才丈余,聞水落時,下更有小磯承之。張又新《水品》亦錄此泉。蜀士赴廷對,或挹取以為硯水。」
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任國史館篡修的陶澍(是年32歲)擔任四川鄉試副主考,他對蝦蟆碚記錄比較詳盡:「二十里,南沱三漩,入扇子峽。山高五百仞,名曰石鼻山,臨江阻險,上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排筏然。峽口有和尚、道士二石,對峙江濱,皆絕肖。五里,蝦蟆碚。山麓豁開一洞,蟆居其中,作黃金色。泉從頤間噴薄而出。《水品》謂為天下第四泉。」
清同治三年(1864年)《東湖縣誌》載:「蝦蟆泉,在蝦蟆碚,其色清,其味美,即陸羽品水味,所謂天下第四泉也。」
可惜的是,在峽江航道整治中,蝦蟆碚作為障礙被炸除。
如今,僅剩蝦蟆碚後之洞穴,泉水尚存,可嘆可嘆!
另據清同治三年續修本《東湖縣誌》,「縣西四十里第四泉洞內產石,堪作硯」,稱為「蝦蟆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