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虞祺
圖片來自36O

虞祺 虞祺,北宋後期仁壽(今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人。政和五年(1115年),虞祺與同鄉何栗一起參加殿試,虞祺考中進士,何栗考中狀元。

基本內容

人物簡介後來,虞祺任潼川路轉運判官,地方上的慣例是多次重複徵收賦稅,他都予以免除。他說,朝廷的律法沒有叫重複徵收,地方上的慣例與律法有出入的要更改。虞祺知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縣)時,秦檜要遣使臣來督促上交貢品,虞祺反對說,梓州地瘠民貧,哪有剩餘的財物上貢?秦檜羞愧地放棄了派遣使臣的計劃。虞祺威武不能屈,為百姓利益着想的崇高品質對後世影響甚巨。

虞允文虞祺的兒子虞允文(1110-1174),七歲能屬文。虞祺死後,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虞允文才中進士。原因是奸臣秦檜專權,排斥蜀士。紹興三十一年,金完顏亮入侵,渡過淮河,兵臨采石磯。朝廷命虞允文到採石犒師。戰鬥在即,軍無統帥,虞允文挺身而出,督軍迎戰,創下了兵家經典。後來,宋孝宗任虞允文為左丞相。虞允文出將入相二十年,忠誠勤勞,孜孜不倦。他設置翹材館,延請四方賢士。他的身上時常揣着《材館錄》,聽到有一個很好的人才,他就要記在里。他向朝廷推薦了胡銓、周必大等二十餘名能臣。虞允文去世後,葬在玉屏山他父親的墓地那裡,如今玉屏山所在的鄉仍稱虞丞鄉。虞允文的兒子虞公亮、虞公亮的兒子虞迪簡、虞迪簡的兒子虞明孫都葬在虞允文墓的下面。邵銞《謁虞丞相墓》詩說:「宋室如公有幾人,乾坤再造展經綸。謀猷動即關天下,獻勇心寧愧大臣。」

虞祺故居虞祺故居在仁壽縣藕塘鄉藕塘灣,今尚有遺蹟。

今日,藕塘灣屬飛龍村。離藕塘灣幾里之遙的斗鳳村,有一座寨子山。寨子山鶴立於眾山丘之間。筆直的岩石頂上,是一片一畝寬的台地。今日台地上種着莊稼,澆地用水靠台地邊的一口四季不斷水的泉水凼。民國時期,這片地上是一座寺廟,叫父子廟。叫父子廟,是為了紀念虞祺和虞允文父子。坡下的竹林邊,尚有未爆開的舍利塔塔基,可見昔日香火之盛,僧侶得道修成正果,受到僧眾的敬奉。

宋時,山腰有私塾。虞祺被鄉鄰請來教讀,年幼的虞允文也跟隨父親讀書。六歲的虞允文在此誦九經。七歲的虞允文在此屬文。讀寫之餘,虞允文隨攜琴的父親到私塾後的琴台彈奏樂曲。父彈子賞,父教子練,琴聲悠遠,令牧童醉倒,令行人駐足。父子廟門旁,陡峭的岩石下,有兩個僚人穴居的石洞,洞內有長沙發形的石床。石洞是虞允文與同窗嬉戲的佳處。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