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山行(陳德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虞山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虞山行》中國當代作家陳德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虞山行

常熟,這座江南小城,素以山水之美聞名遐邇。虞山,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鍾愛。

虞山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後葬於此而得名。虞山東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譽。在江南溫柔的懷抱中,虞山是一處遺世獨立的幽境,它靜臥於歷史的長河,承載着千年的風華與文人墨客的情思。我有幸踏足此地,以一介旅人之眼,探尋那被時光輕撫的痕跡,感受每一塊石頭、每一縷清風背後的故事。

曲徑通幽,山路兩旁翠竹搖曳,綠葉婆娑,仿佛置身於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之中。山色空濛,不時有幾滴細雨落在石板上,旋而成為一個個豆粒般大小的深色印記,給這幅水墨畫卷添上幾分詩意之美。沿着石階緩緩而上,沿路是蔥鬱的林木,似乎每一株都有其獨特的姿態,向過往的行人訴說着歲月的秘密。空氣中瀰漫着泥土與新芽的清新,那是大自然最質樸的慶生禮。我不由地放慢了腳步,生怕驚擾了這份寧靜。

及至半山腰,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名曰「辛峰亭」。亭中偶有幾位避的遊人,或憑欄遠眺,或低語交談。我倚欄而立,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煙雨濛濛中的尚湖如鏡,遠處的城市輪廓依稀可見,宛如海市蜃樓,令人陶醉,讓人忘卻塵囂,心歸自然。此刻,我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音,在耳邊輕輕絮語,講述着過往的輝煌與滄桑。正在行間,忽聞水聲潺潺。循聲望去,只見一泓清泉從山間石縫中湧出,匯成一股細流,淙淙而下。我駐足觀賞,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這清泉,不正是大自然的饋贈嗎?它無私地滋養着這片土地,也滋養着我們的心靈。

終於攀上了山頂,雖然兩腿酸軟,但眼前的景象令人豁然開朗。此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感受到它的生命力與活力。虞山劍門,以其險峻著稱,站在這裡,頓生登高望遠的豪情。山風拂面,帶走了攀登的疲憊,只留下心靈的震撼與敬畏。我閉目沉思,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虞山之所以令人流連忘返,不僅僅因為它的自然風光,更因為它承載的文化底蘊,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讓這片土地充滿了靈魂與溫度。

下山途中,我特意探訪了興福寺,古剎鐘聲,悠悠傳來,洗滌心靈的塵埃。寺內古木參天,香火繚繞,僧人們誦經的聲音,和着風聲、雨聲,構成了一曲動人的梵音。在這裡,時間仿佛靜止,讓人忘卻了俗世的煩惱,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平和。此景此情,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幾行詩句:

虞山鐘磬白雲邊,興福禪堂掩碧煙。

萬壑松風清入耳,一池明月靜照禪。

在虞山的懷抱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與力量。它讓我忘卻了塵世的紛擾與喧囂,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洗滌與升華。我想,這或許就是旅行的意義所在吧——讓我們走出熟悉的環境,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