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虞候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虞候本為春秋時期掌管山澤的職官。西魏和隋朝以後用作軍官稱號。如虞候都督、左右虞候率、都虞候等。其職掌不盡相同,或為警備巡查官,或為內部監察官

宋代的軍事編制單位"都"一級,設置將虞候-職,地位較低,屬於節級。此外,還設有大量的都虞候一職。

明代亦置虞候一職,據《武備制勝志·軍資乘》,軍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務由虞候負責,軍隊屯駐宿營,虞候向主官請求口令,率領甲士分巡諸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虞候 [1]

民族 漢

職業 春秋時期掌管山澤的職官

釋義

虞(yú),有預料,欺騙,安樂等意,春秋戰國將掌管山澤的官稱為虞人。

候(hòu),古文作"矦",為守望、偵察之意。矦,伺望也。--《說文》 。矦,覗也。--《廣雅·釋詁三》。候在軍中多指任偵察之事者。例如,候人(軍中偵伺敵情者);候正(候奄。古代軍中負責偵察敵情的官員);候者(斥候);候長(斥候之長)。

同時,候在春秋戰國之後多用於一些小吏的稱呼,邊境守望、報警的官吏--候道,負責迎送賓客的官吏--候官等。

古官名

守望山澤之官。《左傳·昭公二十年》:"藪之薪蒸,虞候守之。"孔穎達疏:"水希曰藪,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為名也。" 宋高承《事物紀原·輿駕羽衛·虞候》:"春秋時, 晉有候正主斥候,又有原候、候奄,則虞候之名蓋因此。 齊晏子云:'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本山澤望候之官。《李靖兵法》有左右虞候,名同而職異矣。"

宇文泰相西魏 ,始置虞候都督,後因設虞候之官,職掌不盡相同。 隋為東宮禁衛官,掌偵察、巡邏。 唐代後期有都虞候,為軍中執法的長官,五代時都虞候為侍衛親軍的高級軍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步軍司均置都虞候,位次於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此外又有將虞候、院虞候等低級武職。

宋時官僚雇用的侍從,南宋時在臨安可向"行老"雇用。參閱宋吳自牧《夢粱錄·雇覓人力》。 在《水滸》中也多次有虞候的出現,陸謙陸虞候比較出名,此外,高俅府里還分別出現過一個"能言快語"的李虞候和另一個"年紀小的虞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