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溪岩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溪岩寺

中文名稱;虎溪岩寺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東北隅玉屏山麓

別名;玉屏寺

現任住持;開正法師

虎溪岩寺位於福建廈門市東北隅玉屏山麓,亦名「玉屏寺」。

​名字由來

虎溪岩寺,位於福建廈門市東北隅玉屏山麓,亦名「玉屏寺」。

廬山東林寺有「虎溪三笑」故事,故亦名此寺為「東林寺」。山上林木蓊鬱,怪石嶙峋,鳴泉清澈,岩壑幽深。其中洞口朝東的稜層洞,最先看到月光照在洞內羅漢和土虎之上,形態逼真,景色清幽,故有「虎溪夜月」之稱,列為廈門大八景之一。

歷史史載

據《廈門志》記載:明萬曆四十五年(一六一五年年),有名士池顯方「尋幽到此,心賞奇觀,因建剎,名玉屏(寺)。」當時建有大雄閣、稜層洞、石室、夾天徑、六通洞、宛在洞以及山腰的嘯風亭等,寺建成後,池顯方即迎僧住持,整日與僧人學禪論道。

虎溪岩頂有「稜層」、「摩天」的摩崖石刻,字徑數尺。岩壁上有明何喬遠、池顯方及清黃日紀等名士題詠石刻。一線天附近還有明末抗擊荷蘭殖民者的記事題刻二十一字:「天啟癸亥年十一月廿日廣陵朱一馮以督師巢夷至。」虎溪岩寺四周,山石如神工削成,石壁詩刻有「怪石環岩皆鬼斧」之句。

明末清初,玉屏寺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十年(一七○○年年),福建水師提督吳英捐資重修,並迎聘黃櫱宗高僧元飛和尚主持營建。先後重建大雄殿、垂雲樓、嘯風亭、虎渡橋以及山門圍牆、登山石徑等。建成後,即改玉屏寺為虎溪岩,此後,虎溪岩即為南禪臨濟派黃檗宗廈門的祖堂,自元飛和尚為開山祖師以來,法脈相承,傳至一九八五年年重興虎溪岩寺的星洲華籍宏船法師,為十二代法裔。 據文獻記載,虎溪岩重建後曾先後六次舉行傳戒大法會。清雍正九年(一七一三年),元飛和尚應廈門提督蘭廷珍之請啟建三壇傳戒大法會,蘭廷珍夫婦同時皈依元飛和尚。清乾隆五年(一七四○年),再次應請舉行,各地前來受戒的四眾弟子多達數百人,極一時之盛。此後,其弟子瑞峰也於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十四年(一七四九年)前後舉行過三次傳戒弘法大法會。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海蜃寺開山祖佛敏和尚也應地方官紳之請,在虎溪岩開壇傳成。

宣統元年(一九○九年),虎溪岩主持善溫和尚將虎溪岩交給他的門徒會泉和尚主持。會泉是當代一位傑出的高僧,在廈門與轉逢、太虛等名師,積極倡導開展佛化教育活動,並募資重修寺宇,並擴建印月樓等僧舍樓房。一九三二年即在虎溪岩創辦「虎溪蓮社」和「楞嚴學會」,同時並擴建印月樓和僧舍樓房。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印月樓被日機炸毀。會泉和尚和弘一法師移位萬石岩,在石岩洞居室,自題「殉教室」,以示愛國殉教的宏願。一九三八年六月,廈門淪陷,會泉避居鼓浪嶼,輾轉至新加坡弘法;虎溪岩由其徒孫開慧、開教主持。

一九四九年後,寺務由僧宏輝住持。一九五八年虎溪為部隊借駐。一九六六年爆發「文化大革命」,虎溪岩寺設施被毀壞殆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落實宗教政策,部隊撤離,由廈門佛教協會接管。一九八五年,會泉法師高徒新加坡華僧宏船法師從海外募集巨資,重建寺宇。先後新修擴建大雄殿、彌勒殿、垂雲樓、印月樓、功德堂、嘯風亭、虎渡橋、稜層洞以及山門、圍牆、登山公路等,規模宏偉、莊嚴。並由其徒開正法師主持。

寺廟現狀

虎溪岩寺不僅是廈門佛教的重點寺院,同時也是廈門旅遊的重要景點。海內外善信和遊客絡繹不絕,寺務也因之蒸蒸日上。[1]

現任住持開正法師,五十餘歲,廣東省中山市人,一九八三年出家,師從宏船法師,兼任福建省廈門市佛教協會理事。 寺址:福建省廈門市虎園路

相關視頻

虎溪岩寺五方佛殿孔雀明王殿開光法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