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年說虎(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年說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虎年說虎》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虎年說虎

在人們的心目中,虎高高在上,象徵權威,自能驅邪除魔。因此,虎的形象經常出現於日常用品上。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虎)頭骨作枕,辟惡夢魘。」古人深信頭枕「虎枕」能酣然入夢,可以鎮壓魑魅魍魎。因此,自宋元起,我國民間即盛行「虎枕」。當然,不可能人人都能享用真正的老虎頭骨,故而以表現民風民俗為內容著名的磁州窯,便成批生產各種磁虎枕,行銷海內。

在分類學上,虎屬脊椎動物哺乳類、貓科。虎形略似貓,頭部圓,眼大有光,耳殼不大但能動。齒具門犬臼三種,皆尖銳。舌面粗糙,有無數逆鈎。軀幹略長,毛色黃褐,有黑色柳條紋。鄂喉腹眼緣及耳殼上面皆白色,四肢強壯具五趾,都有能屈能伸之鈎爪。尾長垂時達地面,亦具橫紋。體長五六尺,尾長二三尺。牝比牡小,棲山林,或眠於叢林中,有時隱於衰草間,其黑紋如草影,不易辨認。晝伏夜出,捕食鳥獸。老虎力大無比,性情殘暴、狡猾。

我國古代有很多與「虎」字有關的專有名詞。如稱勇士為「虎士」、「虎夫」;勇士戴的帽子叫「虎冠」;東漢光武帝設「虎牙將軍」;三國時代魏國猛將許褚號稱「虎痴」、「虎侯」;古代有一種字體,傳為周文王時史佚所作,稱為「虎書」;漢平帝元始元年設「虎賁郎」及「虎賁中郎將」;古代武將的營幕稱為「虎帳」;才藝超群的將領叫「虎將」;唐以後進士榜稱為「虎榜」;國子學又叫「虎閨」;勇猛的士兵叫「虎貔」;……總之,「虎」與古代的政治、軍事、文化、生活密切相關。

在中國歷史上,與虎有關的典故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盜虎符」、「虎石」、「虎媒」等。

「虎符」是一種兵符,乃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銅鑄,虎形,背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留中,左半授予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調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公元前260年,即趙孝成王六年、魏安僖王二十年,秦與趙大戰於長平,坑趙兵數十萬眾,趙都邯鄲危急。魏公子無忌求如姬盜得魏王調兵之虎符,奪晉鄙十萬軍,卻秦而存趙,演出一幕情節曲折、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歷史活劇。元代以後,屢屢有以「盜虎符」為名的戲劇出現,深受群眾喜愛。

「虎石」的典故出在西漢。隴西成紀人李廣,家世擅射,為漢守邊達三十餘年。凡是李廣任職的地方,匈奴人都不敢輕易入侵。匈奴號李廣為「飛將軍」。李廣任右北平太守時,有一次出獵,風吹草動,李廣猛然間看見茂密的野草中有一隻「猛虎」,遂一箭射去。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塊形狀有點像老虎的大石頭,而箭頭都已射入石頭中了。從此,人們用「虎石」形容弓勁善射。《文苑英華》卷489唐李湜《唐江州沖陽觀碑》:「弓傳虎石,將軍橫北塞之勛;構襲龍門,司隸擅東都之望。」就是運用的這個典故。唐代詩人盧綸作《塞下曲》詠李廣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遂成名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廣為傳頌。

「虎媒」則出自唐人小說。《太平廣記》卷428唐薛用弱《集異記》載,唐肅宗李亨乾元年間,吏部尚書張鎬將女兒德容許配裴冕之子越客,相約次年成婚。不久,張鎬貶為扆州司戶。到相約成婚那天,張鎬正在花園內擺設家宴,忽有猛虎挾德容而去,徑到裴越客處,遂如期成婚。從此,今貴州、陝西一帶民間便建起很多「虎媒祠」,以祀老虎,並紀念這件事。

中國境內的老虎有東北虎、華南虎兩種。據有關資料記載,現在自然狀態下的華南虎已經絕跡,東北虎恐怕也不足百頭了。但是,在古代,我國各地均有關於老虎的記載。《禮祀:檀弓下》載: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衰。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貢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這說明古代老虎多而成患,傷害人類。就是明末清初,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在今富庶的四川,也還是虎患成災。所以,現在受到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明令保護、嚴禁捕殺的老虎,在古代,如果有人捕殺,反而會受到官府表彰、百姓愛戴。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難怪,在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施耐庵用墨如潑,詳盡、具體地敘述了武松勇打「吊睛白額」大老虎的故事,為我們構造了一個孔武有力、武藝超群的打虎英雄的典型形象。 由於古代多虎,我國也就有很多以虎為名的地方。

江蘇蘇州西北閶門外有「虎丘山」,河南滎陽汜水鎮有「虎牢關」,浙江杭州市西有「虎林山」,安徽貴池縣西有「虎林城」,廣東東莞有「虎門」,江西廬山下有「虎溪」,湖北宜昌縣東南有「虎牙山」,北京市密雲縣東北有「虎北口」(後改為古北口),浙江杭州市、山西代縣五台山、江西廬山都有「虎跑泉」,湖北麻城縣東北有「虎頭關」,四川忠縣西有「虎鬚灘」……據文獻資料記載,這些地方的得名,都或多或少地與老虎有關。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老虎在古代確實分布很廣,遍布中國的東西南北。

在動物分類學尚未建立的古代,人們看老虎的外形像貓,就認為虎是的外甥,故又以「虎舅」稱貓。宋代詩人陸游《劍南詩稿》卷38《嘲畜貓》自註:「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今民間傳說貓是虎的師傅,貓把什麼都教給虎,而虎卻恩將仇報,準備吃掉貓。要不是貓早留了一手爬樹的功夫沒捨得傳給老虎,那麼世界上早就沒有貓這種動物了。——當然,這是老百姓的說法。從陸游這則自注,我們也可以了解到這個民間故事其來有自,存在已經很久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虎為名的。如公案小說中包公的差官有叫趙虎的。以虎為名的歷史人物,恐怕應數李虎了。李虎是李淵的祖父,因輔佐北周取西魏而代之,被周孝閔帝追封為唐國公。李淵、李世民父子承祖輩之餘烈,在隋末天下大亂之時乘機而起,翦滅群雄,一統天下,建立大唐。唐王朝建立以後,李淵避其祖父李虎之名,將天下地名含「虎」者統統改為「武」,「虎」字成為唐代的國諱。唐人書「虎」字,其下半部之「幾」皆缺筆作「兒」字。初唐著名學者、書法大師歐陽詢撰一百卷巨著《藝文類聚》,於「獸部」中收集大小動物二十四種(其他部中還有不少獸類動物)的資料可謂詳矣,卻未收一條關於「虎」的材料,可見唐代諱「虎」之嚴。

可是,前些年我偶爾看一部叫做《游龍驚鳳》的長篇電視連續劇——該劇可能是根據《虬髯客傳》(唐末杜光庭創作的唐代傳奇小說,收錄於《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改編而成的——卻發現李世民背後屏風上竟多次赫然出現一個大大的草書「虎」字,真是鬧了個天大的笑話。[1]

作者簡介

曾令琪,中華辭賦家聯合會理事。

參考資料